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汨羅江畔歎屈原散文

欄目: 高中第三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W

登上獨醒亭,一覽汨羅江,完全是機緣。那次旅行,隨友人駕車從岳陽趕往長沙,途中發生意外,車子經過汨羅縣時不幸拋錨,只好送維修站修理。適巧看見路邊有個花木扶疏的公園——玉笥山,便招呼友人一同進入瞻觀。黃昏近,一路疾走,兩旁奇石、亭閣不及暇顧,匆忙走過石徑迴廊,忽然覺得眼前豁然開闊,獨醒亭赫然屹立在渡口,腳下竟然就是氣勢磅礴、一覽無際的汨羅江。從亭台上往下看,浩蕩江水經此流過,近處有孤舟獨橫,遠處有船帆若隱,一切都籠罩在熔金似的夕陽裏。

汨羅江畔歎屈原散文

相傳,屈原曾在流放途中經過這江邊,他披頭散髮地行走於荒野草澤之上,悲憤地長吟着,神色憔悴,身體孱弱。一位漁翁看到他,便問道:“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會到這裏來呢?”屈原的回答頗具文人特色,他説:“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是一個忠臣,他有着文人獨有的憂天憫人的情懷,他的愛國之情天地可鑑,忠君之心日月可昭,但同時他又是一個不容於當時政治的異端,他活在以自己為中心的世界裏,不顧環境,不顧現實。作為一個忠臣與異端的結合,他的命運註定是悲哀的,最終只能懷着對國家的款款深情和對現實的深深失望,抱起一塊石頭憤然投入汨羅江中自盡了。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屈原之死,可以説是他文人性格的一種宿命,雖説後人把他的宿命都歸咎於小人的暗算、饞臣的嫉妒,從而將他推上了神壇,其中的偶像意味也是不言而喻的。試想,以屈原之才情,潛心筆耕定可着作等身,傳業授道亦可桃李滿園……然而天意弄人,他抱着這種性格去從政,楚國的'命運並不會因一個士大夫的投江而改變,濤聲依舊的汨羅江喲,留給世人的或許只有那一聲千年的長歎!

當我們離開時,落日已沉沒,天邊的霞光溢彩流金,驀然回眸,一羣歸鴉正縱身飛掠過波光瀲灩的湖面……我在剎那間領悟:在人生的舞台上,即使不能活得轟轟烈烈,但只要能時刻看清自己,適時調整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也算是沒有枉來人世走上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