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成長作文 > 等待作文

有關等待作文(5篇)

欄目: 等待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96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等待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等待作文(5篇)

有關等待作文1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張望着,不知向哪兒走,只好停在原地,等待着我的指路牌。我是一隻鷹,我飛翔在空中,穿過森林,越過海面,我停留在枝頭,棲息在田野,我不知道目的地是哪裏,也不知道我的使命是什麼,一天一天都在飛翔和休息中度過。終於,有一天,我試圖飛向藍天,發現沉重的翅膀卻再也無法揮動;我試圖捕捉獵物,卻發現遲鈍的爪子再也無法刺入兔子那肥嫩的皮肉;我試圖找回我原有的一切,卻發現再也沒有了,此刻,我知道屬於我的等待,來了。

我努力地飛到一個山谷中,我停在一個平台上,我知道每一隻鷹都是勇敢的戰士,當我們活到四十歲時,羽毛會沉重,爪子會遲鈍,喙會長的無法吃食,而這時,我們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等待死亡,要麼重獲新生,我知道重獲新生是要經歷十分痛苦的過程後,才能成功的。既然命運已經擺在了我面前,那我就要去面對它。我用嘴去拔掉那一根一根的羽毛,每拔掉一根羽毛,都是一種痛苦的煉獄,每一根羽毛都是長在我身上的皮肉,怎麼會不痛苦呢?開始我還能忍受,但到後來,我每拔掉一根羽毛,都會發出悽慘的叫聲,餘音縈繞在山谷裏。把全部羽毛拔完後,我已經很虛弱了,但我知道我還要繼續,我開始用喙把指甲拔掉,那老化的爪子已經無法滿足我的需求,但爪子拔起來簡直要比羽毛痛苦十倍,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我的腳已經是血肉模糊,整個山谷裏都回蕩着我的哀鳴。

在這兩項工作完成之後,我爬了起來,“呯!”我用嘴向山石撞去,我需要更鋭利的喙,而不是這滿是繭的長東西,“呯!”我一次次的撞去。累了,就倚着石頭休息;疼了,就用山石一點點地磨;渴了,餓了,忍着!完成之後,我不得不重新開始等待,我的嘴上都是血,我需要等待我新的喙長出來;我的指甲和羽毛都已經長出來了一點,看到努力沒有白費,我也是異常高興。

等到痊癒之後,我衝向藍天,“啪!”我一驚,我的左翅沉重的垂了下來,我驚恐地揮動右翅想飛起來,“呯!”我重重的落在地上,一個人把我撿起來,我看到他手裏有一個長長的東西,他把我帶回家,把那長長的東西放在我的籠子旁邊,他為我包紮了翅膀,把我關在籠子裏,我不知道我之前的等待值不值得,我不知道我究竟在等待什麼,我打開籠子的門,走到那長長的東西旁邊,這究竟是什麼?我用腳踩在那小小的彎彎的東西上,我頭伸到那黑洞洞的孔去看,那是什麼啊!我腳底一滑,“呯!”我的右眼突然間什麼也看不見了,我用左眼看到他在門外回頭,看到了他大叫着衝過來,看到他到我身旁,我感覺血把我右邊的翅膀染紅了,這時,我彷彿就要死去了,我不知道我的等待到底是否有價值,我不知道我是否還能擁有那剩餘的三十年生命,也許不再擁有了吧!

我閉上右眼,等待屬於我的命運……我是一隻鷹,在我死的六個月前,我決定續下我那三十年生命,在我死的兩個月前,我擁有了剩下的三十年,在我死的一個月前,我被人打傷了翅膀,在我死的那一天,我殺了我自己,我終於明白了等待的意義,我終究是要死的,所謂餘下的三十年,只不過是那些比較幸運的人擁有的罷了,我只是一隻不幸的鷹,當我在十字路口等待着,找到了指示牌的時候,我便開始了新一輪的等待……“不要等待!”我大喊着叫出這幾個詞,我冷笑着,命運真會捉弄人!他疑惑的看着我,抱起我向門外走出,他把我放回山谷裏,我只好等待,等待着……死亡!

有關等待作文2

人的一生總是在等待,等待着明天的到來,等待着死亡的到來。

有些人認為,等待是痛苦的。一個學生,永遠在等待着無聊的上課儘快結束,想象小鳥一般自由的飛翔在藍天之中,無拘無束;一個職員,永遠在等待着僅僅只為加薪而不情願忙碌的工作;一個囚犯,永遠在等待着“特赦”而得以自由的那一刻。應該説他們的等待是被動和失敗的,他們的等待不但被動,而且毫無意義。

有些人認為,等待是快樂的,一個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刻苦學習,期待着自己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有一個好的前途;一個職員,夜以繼日的努力完成公司交給他的工作任務,等待着磨練自己的工作能力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地位;一個囚犯,在監獄中努力進行洗刷罪孽的勞動改造,等待着人們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我覺得他們比前三個人對生活的態度要積極得多。他們知道自己現在最應該等待的是什麼。

“人終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我們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可以看做為必然的死亡而等待着,這是一個既漫長又短暫的人生過程。有些人,在等待的過程中碌碌無為,無所事事,抱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苟且地活着。他的最終目標,就是沒有任何價值,混混沌沌地死去;而有些人,面對必然的死亡在等待中立下了自己短暫但有意義的人生目標,併為這個目標努力拼搏。最後在死神的面前,達成目標的人,會無怨無悔的離開。即便沒有達成目標,也絕不會因為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而後悔,因為他覺得他的這一生因為積極的努力過程變得有意義了。

也有許多人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和生活痛苦,或是經商失敗,或是親人離去,或是對生活的極度失望,屢屢的打擊可能會讓他們感跌落至人生的低谷,對人生理想追求的放棄讓他們此時覺得等待已經毫無意義,但其實這也是一種等待,一種不負責任的等待,是一種極其消極的等待,他們等待的是對人生的逃避和解脱,是懦弱的逃避,是不負責任的解脱。然而在他們準備放棄的那一刻想過嗎?家中的妻兒、父母在聽到了他們的沉淪會怎樣,會給自己的孩子留下怎樣的陰影,會給自己的父母留下怎樣的痛苦!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也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它順應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想要成為人上人,就要吃得苦中苦,“等待”派出了各種各樣的艱辛與磨難來鍛鍊我們的心智,正如孟子所説“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些人在等待中自暴自棄,做了人生的逃兵,而更多的另一些人則確定了對社會有益,積極的人生目標,嚴於律己,將自己的“等待”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這才是人生奮鬥的王者。

人的一生總是在“等待”中度過,正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所説:“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應該這樣來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恥”

對於我們年輕的生命而言,我們的等待或許才剛剛開始,那麼就讓我們在等待中努力拼搏,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用百折不撓的精神換來一個輝煌、美麗、有價值的人生!

有關等待作文3

如果生命可以連成一條軸,那麼它的前端消失在黑暗中,而後端正在無限光明中迸發延長。是的,當老一代的人正被時間吞噬掉大把大把光陰,新一代的人都揹負着盛大盼望和光芒成長時,或許對於下一代培育是重中之重,我們完全有諸多理由和藉口可以證明,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那些老一代的人卻被我們用心中的篩子篩到最底層。

時間記不清了,約莫是幾個星期前,從媽媽口中聽到了外公重病的消息,我問是什麼病時,媽媽低低地回了聲胃癌晚期,我的心中並沒有像被揪了一下,也不是像沉了下去;反而像是聽到一位演員得了癌症即將過世,而那位演員恰好是我在眾多明星中比較傾慕的一位,與此不同的事我和外公存在着血濃於水的親情,所以眼淚還是莫名從眼眶裏流淌下來,即使心裏沒有傷心難過。

接下來的數天都看到媽媽打電話給老家那兒,最終媽媽決定請假半個月回老家探望外公。其實那些天我們的生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媽媽只有在談到外公重病的時候才會皺眉,眼裏就有淚珠了。我完全感受不到那些作文裏寫道親人生病時複雜難受的心情,即使努力回憶起外公與我星星點點的往事也絲毫沒有任何作用。

不過我與外公確實沒有什麼好回憶的,小時候的記憶裏完全沒有他得影子,媽媽説小時候外公從來沒有帶過我,自然會很生疏。而我與外公的一點點記憶也僅限於這兩年的暑假——外公他們來我家住了個把星期,外公燒得一手好菜,偶爾會和外公寒暄幾句,除此之外,真的再也想不出了,對於外公這個人,我一直沒有什麼感情,但心裏還是很喜愛他。

那天媽媽從老家回來,帶來了外公躺在病牀上的照片,外公面如土色,臉被削得越來越尖,那凸顴骨像是硬生生拔起的兩座小山,整個就是皮包骨。然而這些只是讓我感到心酸可憐,我記得最深的是外公的眼神——雖然對着鏡頭笑,卻是那麼的暗淡無光,彷彿被塗黑了,卻又硬撐着閃着光,就像失望後又在等待着什麼。

我也愕然了,外公活到這把歲數還在等待着什麼呢?子女都很孝順,孫子孫女也正長大成人,自己該經歷的都經歷了,想想生命活到這個歲數應該也無慾無求,只求安然度過一生吧。可是我讀到了孤獨,從外公那失色的眼神中。沒錯,媽媽這一輩的人是很孝順,也有自己的家,竭盡全力哺育着我,每年都按時給外公寄錢,逢年過節也會帶着禮物去看望他,這些都是我看在眼裏的。然而,不是因為忘卻或是以孝順的方式,才抹淡了親情;而是什麼連我自己也説不上來。或許是距離吧,遠親不如近鄰,外公外婆始終都住在遙遠的老家,那幢從小就有的破舊的房子,那個我來到上海以後再也沒回去過的家鄉。疏遠了,因為離得太遠了,心就會慢慢疏遠了。親情在兩顆心越來越遠後,像是麪條般的拴在兩顆心上,然後被越拉越細,越來越淡。應該是這樣的吧,外公等待的或許不是越來越先進的科技能使他遠離鬼門關,也不是看到子女為自己難過擔心時感受到的温暖,我想外公是一直孤獨的,不是沒有感到關心,而是真正意義上得孤獨,得到了什麼卻依舊孤獨的感受。外公想等待的或許就是抹去那段距離後觸手可及的親情吧,即使那份親情熾熱如鐵,燙傷手也無妨,但這段距離要擦去談何容易?而這份等待又是如此沉重。

我想當有一天我老了,看着自己的孩子正努力賺錢培育下一代時,我也會欣慰地一笑,然後眼睜睜看到自己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一點點被加長,最後是無盡的等待。

有關等待作文4

我的媽媽永遠都在等待着我,十幾年如一日。

教室的窗外夜色沉沉,下晚自習已經好一會了,同學們都陸陸續續離開教室回家,我做完了最後兩道數學題,不慌不忙收拾好書包,媽媽説今天有事不能來接我。深秋的涼風灌進空蕩蕩的教室,我緊了緊衣服。

我背上書包,關燈,鎖門,走上校園空寂的林蔭大道,教學樓的燈都熄了,兩旁濃密繁盛的香樟遮住了昏黃的路燈,腳下光影斑駁。一向怕黑的我,心怦怦亂跳。我急急地走向校門,遠處的校門也是空蕩蕩的。這時,我遠遠的看見一個單薄的身影,落滿昏黃的光,彷彿一片秋枝上的樹葉,在寒風中瑟瑟抖動。

在等人吧?……這麼晚了,她在等自己的孩子吧?一定錯過了,沒有接到自己的孩子,還在那兒等。我登上校門的台階,模糊身影的輪廓清晰起來,黑色褲管在腳踝處蕩着,雙手放在嘴前哈暖,肥碩的手提袋掛在手臂上,短髮飄飛,好熟悉的身影呀!

“媽!”我看清楚了,是我的媽媽。

我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媽媽跟前,站在秋風中久久等待的媽媽綻出陪伴了我十二年的温暖笑容,慈愛的眼光將我包圍,我如沐春風。

“冉!你來了,我不放心,辦完事就到校門來等你了,看到學生走了一撥又一撥,我還以為你已經擠在人羣裏走了呢!”媽媽如釋重負,很開心的樣子,“對了,夜冷,來,把我外套穿上吧!”説着脱下外套。

“媽!不用!我穿得多,剛才急着走路都出汗了!”我拉住了媽媽的手,粗糙的手涼涼的,媽媽在這寒風中等待了多久呀!

曾幾何時,任性的我數次傷害這顆一直為我等待而無私包容的慈母柔心。

記得上小學時,媽媽無論多忙,都會在實驗小學旁那棵梧桐樹下按時等着,接我放學回家。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因為衞生大掃除結束得早,學校提前放學。可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大雨,於是我就在校門那兒躲雨等媽媽來接我,同學們都陸陸續續被父母接走了,梧桐樹下還沒見媽媽的身影。大概等了半個小時,我心裏開始不停地埋怨着媽媽,越等越氣惱,於是揹着書包賭氣的走進了滂沱大雨中。我濕漉漉地開門走進家裏,家裏沒人,當我換好衣服後。就聽到樓梯間響起咚咚咚急促上樓的腳步聲,我熟悉的媽媽的腳步聲,她急匆匆地打開防盜門,上氣不接下氣地説:“冉!你咋不等媽媽呢?濕透了吧?快洗個熱水澡,不要感冒了,都是媽不好,我看天要下雨,收被子耽擱了時間……”

我根本不聽她的解釋,使性耍氣,摔門跑進了房間,丟下怔怔站在客廳裏的她,她的褲腳還在不停的滴水。後來爸爸告訴我,説媽媽那天看你淋成那樣,心疼得暗自落淚。我聽後心裏一陣陣悔恨自己的任性和不懂事。從那件事以後,媽媽每次都是提前在那棵梧桐樹等待着我,等待着曾幾度傷害她的任性的女兒。

“媽!你的手好涼,我書包裏有手套,你戴上吧!”我取下書包。

“冉!媽不冷,你上晚自習冷嘞,手套自己戴!”媽媽心疼的接過我的書包。

“媽!我現在大了,不怕。天冷了,以後不要經常來接我下晚自習!”我輕輕地背起裝得滿滿的書包。

“媽習慣了等你,晚上來接你,心裏踏實!走,回家!”媽媽怔了一下,笑道。

夜風習習,樹葉沙沙,我和媽媽十指相扣,我相信媽媽如我一樣也能感到彼此內心的暖流。媽!其實女兒有多少話想對您説啊!您一直都在耐心的等待着,等待着我的出生,等待着我的上學,等待着接我回家,等待着我的成長。您一直都在等待着,我從您的等待中讀懂了您對女兒的包容、期望和無私的慈母深情。

媽!您的女兒不會讓您白白的等待!絕不!作者:鍾冉

有關等待作文5

“等一等,沒錯,叫你呢,對,別左右看了,就是在叫你。我知道你學了10多年的知識,我知道你有些社會經驗。我知道你有時候判斷事物,只憑直覺,就可以做對。可是你知道麼?現在的世界不是單憑這些就可以看見真相的。還有,你走的這麼快想幹嘛?是不是外面的美女太多,你禁不住誘惑了啊,是不是感覺金錢權力在向你招手啊。我和你講,你給我老老實實的呆在這裏。不到認識自己的那一天,你就別想出這個門。”於是乎,它被我狠狠的關在了一個名曰面壁室的房間裏。不錯,它就是我的心。

開了門,我們第一件事是邁步走出去。聽見別人叫我們的名字,我們第一件事是應聲回答。遇到與我們不同見解的人在我們面前發表意見時,我們第一個反應是説:“不是,不是,不是這樣的,應該是這樣。”這一切切的反應,都是我們習慣的動作,並不覺得稀奇。還有一種習慣隱藏的比較深,但是卻起着大的作用。就是:當我們遇見一件非常複雜的事的時候,它考驗着我們的多重判斷,包含價值取捨時,我們的諸多以形成的觀點就會自動形成一種判斷標準。決定這件事應該是做,還是不做。是取,還是舍。回頭想想,這種集結諸多判斷而形成的自動性,還真是奇妙。它隱藏的比較深。很難分析清楚它的形成,穩固,到變異的過程。人無完人,都會有錯的時候,所以有一種叫“等一等”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在選擇前,冷靜一下,三思乎。然後在做出決定。

人們日常會做出很多選擇,大到投資,小到穿衣吃飯。小事呢,則會憑習慣或直覺來判斷。大事呢,則會思考一段時間,還會召集名士,一同探討。至於動機,是很明顯的,就是使利益儘量最大化。選擇時,人們會從以往的學習經驗中,挑取和被選擇事物儘量接近或一模一樣的例子。以此來更加準確的選擇。(人們往往在已知的環境中選擇是説明人性有懼怕陌生的根因)如果實在找不出,就憑藉現有的分析能力等諸多思維比較,來做出選擇。可是,事實上我們經常會體會到,一個人在説話和思考往往實在同時進行的。文章成文的速度,取決與打字的速度。出門選擇路線,基本都是上了車在決定。如果,説話時,寫字時,出門時,我們都可以讓思維停頓3秒鐘,那麼是否一切都會變得從容許多呢。

等一等,會讓我們在繁雜聲音中,回光反聽自己的心聲。開始會覺得有些混亂,時間長了,就會很好的與之自己溝通。便能聽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有一位故友,一直在抱怨自己的能力不足。説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遇事做選擇的時候,更是一塌糊塗。如果他會等一等的話,不要急於做出選擇。(人們往往對事物急於選擇,實際上是渴望看到結果的慾望驅使)便會善於傾聽自己內心的真正的聲音。看到自己真正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實際上,他有着自己的公司,有着自己的家庭,在我看來已經是在幸福不過了。

等一等,會讓我們暫時的空白幾秒鐘。間歇的這幾秒種,會使我們“元氣恢復”,“精神煥發”。我們常説要改變自己,但是卻總是被習慣所左右。這説明我們沒有在習慣將要“發作”的時候,運用好這等一等的智慧。我們不如在以往的選擇中,做一些嘗試性的,創造性的新選擇。我們不如改變這樣表達自己的方式。改變自己,不是應該從改變習慣開始麼?

《道德經》雲:古之善戰者不怒,善為士者不武。意思是説善於打仗的人,不會使自己的情緒激動。善於做謀士的人,不會去用武力解決問題。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心態平和。情緒不會解決問題,只有平和心態,才能冷靜的觀察周圍的事物,從而得出最為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