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迎端午主題作文範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93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迎端午主題作文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迎端午主題作文範文

迎端午主題作文範文1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確,雖然有很多節日是國內統一的,但是各個地方過節的方式不同。在我們這裏,一般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糉子插艾葉。媽媽一早就插了艾葉,媽媽說艾葉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的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今年的端午節,我也打算露一手。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幫我準備好了糉餡和葉,一步一步教我包糉子。媽媽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媽媽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一兩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糉葉,把糉葉捲成了一個特別小的“窩”,然後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在媽媽手裏“聽話”的糉葉,到我這裏就不“聽話”了,還沒等着我用繩子紮好,餡就全露了,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此,我有些泄氣。媽媽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有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

我包的糉子終於“問世”了,和媽媽包的擺在一起,明顯敗下陣來。它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標準好看,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爲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一個上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的糉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還是蠻開心的。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迎端午主題作文範文2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根據傳統,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糉子,看龍舟賽。

包糉子

端午節早上,奶奶和媽媽就準備好包糉子的材料:糉葉、紅豆、糯米、肉、糉繩。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奶奶拿起兩片糉葉交叉放,捲成一個洞口,把紅豆、糯米、肉混在一起,放入合適的材料,把接口處的兩頂端的糉葉蓋好,用手拿緊,再拿出一條糉繩熟練地繞來繞去,接着把糉子綁緊,打上一個結,做好了一個,奶奶和媽媽又接着繼續做。我看完後,覺得挺簡單的,也學着做起來。我也模仿着奶奶一樣,把糉葉包成個小洞,然後把材料放進去,可是,由於我拿得太緊了,材料從口裏漏出來了,搞得滿桌子都是。我並沒有泄氣,我又按剛剛的做法做,這次我可小心了,手的力道不輕不緊,再拿起糉繩慢慢卷,最後打上個結就ok了!我把包好的糉子給媽媽看,媽媽說不錯,雖然醜了點。我聽後,笑了。

吃糉子

包好糉子後,奶奶就拿去煮。大約十分鐘後,煮好了,奶奶端着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我拿起我包的糉子咬一口,好好吃!

賽龍舟

吃過糉子,我們全家去金沙灣看賽龍舟。到了金沙灣,已經開始賽龍舟了,只見有許多條龍舟在海面上有秩序地劃,每條龍舟上都有22個人,分別在兩邊划槳,“一二一,”他們在龍舟上邊劃邊整齊地喊着,圍觀的人們都在爲他們的表演而喝彩。龍舟上擂鼓的叔叔敲得更響了,回聲響徹海上,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旋律。

賽龍舟結束了,但人羣還在回味着剛剛賽龍舟的情景,我們都很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

迎端午主題作文範文3

“叮叮!”端午節的鐘聲打響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我特別興奮,因爲又可以邊吃糉子邊看賽龍舟了。

我們吃的糉子是自己做的。我和外婆先去市場買糯米和包糉子的葉子;買回家後,我便把肉和蛋黃放進糉子裏;接着把糉子包進葉子裏,幷包成三角形;最後再把生的糉子蒸熟。這樣,香噴噴的糉子就出爐了。

我們拿着幾個糉子去江邊,看見江畔站滿了人,我們好不容易擠了進去,原來江面上橫着五條“龍”,期待已久的賽龍舟馬上就要開始了。隨着裁判員一聲令下,運動員們便賣力地划起來,鼓聲震耳欲聾,但鼓手們還是表現得很淡定,彷彿他們已經完全習慣了這種聲音。

我剛想拿起糉子開始吃時,卻不小心手滑了,糉子便滾落到江裏。我可惜得直跺腳,媽媽卻表現出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這讓我有點奇怪,媽媽平常可是最節省的了。我問媽媽這次爲什麼不在意,媽媽說“糉子最初就是用來在端午節投入江中祭奠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之所以把糯米包在糉葉裏,是因爲不想讓魚蝦把給屈原的祭品吃掉;之所以賽龍舟,是爲了把魚蝦等趕跑,不讓他們來吃屈原的屍體。”

我的心怦然一振,以前我雖然知道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聽說他因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而投江自盡,也知道《離騷》的大氣磅礴。但我卻不知道,人們竟然這麼喜愛和敬重這位詩人,在他死後,還要賽龍舟、包糉子來紀念這位詩人。我想,正是因爲屈原的才華和愛國情懷,才讓他這麼受大家愛戴,我們紀念的不就是這些嗎?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這些歷史文化傳統!

迎端午主題作文範文4

“五月初五是端午,端午就在五月五……”聽到這首歌謠,快樂的端午節就躍然眼前。正當我遐想時,奶奶端着一盤香噴噴的糉子出現了。

糉子!棕的棕,黃的黃,穿着綠色的皮夾襖,泛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怎麼少得了糉子嘛!吃糉子這個習俗,還要從屈原說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爲了國家悲憤跳江,老百姓爲了留住屈原的屍體,往江裏扔飯糰,現在,這飯糰就演變成美味可口的糉子。想着,我咬下一口糉子,這真是好滋味!糉子是我愛吃的食物,樣子呈三角體,小巧可愛,最好看的是它的“綠外套”,是用箬葉包的,清新的綠色會讓你食慾大振。糉子也很“人性化”,它的“肉”有黃有棕,就像白種人和黑種人,那是因爲糉子有不同的餡兒,就像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個性搭配不同的皮膚,纔是獨一無二的!

吃過美味的糉子,我來到江邊散步,遼闊的.江河,一望無際。我彷彿看到了屈原站在江邊痛苦的樣子,彷彿親眼目睹他跳江的過程,彷彿明白了他的心思,這讓我肅然起敬。是啊,“愛國屈原屍何歸,百姓爲其過端午”。這使我對端午節有了新的認識,對“愛國”有了新的概念。其實,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掛香包、吃五黃等習俗都是在愛國,都是在傳承中國文化。我們的端午節,是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而不是所謂的“小長假”,但是人們快要這些中國傳統文化淡忘了……

吃着糉子,我們爲什麼不想想屈原呢?看着劃過的龍舟,我不禁大聲喊起“加油”來——沒錯,作爲龍的傳人,要保留好祖國傳統文化啊!

迎端午主題作文範文5

“浴蘭包糉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當日楚王憎逆耳,隨將一國殉靈均。”就在幾天前,端午節悄然而至。這時,每家每戶都在包糉子,吃糉子,走在大街上都能聞到糉子的陣陣清香。每當我聞到這種香味,思緒就會飄回我小時候在家鄉過的那次端午。

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小男孩,聽到端午節可以回到家鄉,瞬間開心得一蹦三尺高。經過幾個小時的行程,我們終於回到了老家——湖南。我們剛到時,其他長輩已經開始做糉子了,我立馬跑過去嚷嚷着也要做。他們無奈,只好讓我跟着他們依葫蘆畫瓢捏了一個出來。原來,做糉子的步驟可不簡單,一個糉子要從糯米開始,再與餡混在一起翻炒,就連包糉子的糉葉也要挑選最好的,這些麻煩的步驟我哪會耐心去做啊,馬馬虎虎做了一個就去聽曾爺爺講故事去了。

聽故事聽了一半,曾爺爺突然要給我們介紹端午節的來歷,這個可新鮮啊,我和其他小夥伴們都瞬間來了精神,耳朵都迫不及待地豎了起來。原來,就像是開頭詩中所說的一樣,在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屈原,他一心爲了人民,受百姓擁戴。只不過楚國國君並不採納他提出的政策,屈原鬱郁不得志,最終跳河自殺。而當地的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吃掉,便用糯米做成團投進河裏餵魚,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端午節的糉子。

聽完曾爺爺的故事,糉子也都快做好了,開餐!等家裏長輩們動筷之後,我便開始狼吞虎嚥,大快朵頤,碗裏的糉子瞬間被清理乾淨,此時我已經滿足地靠在椅背上了。

現在,我們什麼時候都可以吃到糉子,但是,就像春節的餃子一樣,只有端午節的糉子最香,因爲那是中國的傳統。而在每一個端午中,那次端午的糉子是我記憶中最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