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通用11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釋出於: / 人氣:2.78W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通用11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通用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1

20xx年11月4日,在中南大學資安院發展物件輔導員的帶領下,我們非常榮幸地參觀了位於長沙市高新區雷鋒街道正興路43號的湖南黨史陳列館,感受革命烈士和先進黨員的高尚情懷。黨史陳列館建築面積約15000平方米,展陳面積6000多平方米,總投資約1.4億元。陳列館重點展示中共湖南地方組織的發展歷程和湖南黨史軍史人物的光輝業績,展現黨在湖南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

開始,當我們站在黨史陳列館大門前,深深地被主題為“錦繡瀟湘”的浮雕群所吸引。然後,我們沿7級臺階拾級而上,有序走進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名為“瀟湘魂”的毛澤東、任弼時大型偉人半身雕塑,三位偉人親切、偉岸的形象近在眼前,令人倍感振奮。偉人雕塑後是展廳背景牆,右上方紅字寫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國共產黨湖南歷史陳列”兩行字,氣勢磅礴,濃縮了數十年來三湘兒女在黨領導下艱苦奮鬥的偉大曆程,更彰顯著湖南精神的偉大力量。背景牆左上方高掛著金黃色的黨徽,與前方的偉人雕塑交相輝映,令人肅然起敬。

接著,我們跟隨講解員進入了後面的三層展廳,湖南黨史的脈絡和細節清晰而生動的展現在我們眼前。湖南黨史陳列館通過“開闢新天地”、“描繪新畫卷”、“譜寫新篇章”三個專題,展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三個歷史時期三湘兒女在黨領導下的奮鬥歷程。第四部分則圍繞著“三湘群英譜”這一專題,著重介紹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湘籍優秀共產黨員的生平事蹟。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我邊走、邊聽、邊看,重溫過去的崢嶸歲月,緬懷先烈的英雄事蹟、感受偉人的奉獻情懷、接受心靈的淨化洗禮,為湖南人在黨的歷史和國家發展程序中的關鍵作用、重大作為而自豪,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員們不畏犧牲、前赴後繼的壯志豪情而振奮,為建國後黨領導下三湘四水的日新月異、繁榮富強而欣悅。通過三層展廳的參觀,一件件令人震撼的實物、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彌足珍貴的文字、一幅幅淡雅泛黃的照片,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波瀾壯闊而又絢麗多彩的光輝歷史,使我們不僅對黨在成長和發展的歷程中所經歷的艱辛開始有了更為深刻的瞭解,同時也對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所取得如此來之不易的成就而感到由衷的崇敬。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共產黨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歷史是的教科書,也是的營養劑,通過認真學習湖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奮鬥史,使我們深刻領悟到正是那些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始終堅定黨的信仰的先輩們,用他們的生命築起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光輝和偉大,也增強了支部成員作為或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更加明白以史為鑑、不忘初心的意義所在,勿忘昨天的苦難,無愧於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激發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我們明白了應該更加努力工作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學習中,堅守共產主義信仰,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腳踏實地創先爭優,處處規範自己的言行,提升黨性修養和黨員意識,更加牢固地樹立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為了獻身共產主義事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特別是要為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做好服務,用自己的實幹感染帶動身邊每個人,讓自己的服務得到老師同學們的認可,使他們都真切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黨的溫暖,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自信心,擼起袖子加油幹,更加努力地學習工作,為人民的幸福、共產主義社會的早日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讓青春在奮鬥中更加絢麗多彩。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2

在“七一”來臨之際,為重溫紅色歷史,激發當代黨員的責任意識,學院機關總支帶領黨員一起到哈爾濱黨史館紀念館參觀學習。哈爾濱黨史紀念館以1923年至1958年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的歷史發展為主線,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帶領哈爾濱人民團結奮鬥、不斷進取的歷史。

一進門,迎面看到的是一尊刻有“紅色之路”字樣的雕塑,而從觀眾腳下到雕塑之間是一條由紅色大理石鋪就的路面,這條“紅色之路”上間斷地刻有幾個年代數字:1953、1949、1946、1932、1923和1907。這些數字代表了哈爾濱黨重要的時間節點,也是找設計師精心設計的。陳列分為四個展區,由中共哈爾濱組建立與活動、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建立民主政權支援解放戰爭和鞏固政權全面開展經濟建設組成。黨史館精選了反映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後重大事件和英模人物圖片。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生動具體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新中國成立這一光輝歷史。在參觀的半個小時中,大家回顧了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英勇抗戰的歷史,緬懷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這一段段珍貴的文字,一幅幅珍貴的圖片,折射著一個政黨光榮的歷史,記載著一個民族輝煌的瞬間。“我們不再捱餓了!我們有自己的土地了。這是我們的勞動成果,一雙棉鞋、一件貂絨帽子……毛主席您就收下吧,這是我們的心意——全體翻身農民”這是觀看哈爾濱黨史紀錄片中的一個片段。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人民不再受戰爭的磨難,不再受貧窮的壓迫。他們怎能不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這封來自普通農民的信深深打動了每個參觀的黨員。

整個參觀過程中,我們無不在感慨哈爾濱在中國共產黨浴血奮鬥的歷程中,所經受的洗禮,由滄桑走向現代化。尤其是同一個地理位置,當將其歷史照片與現在的照片進行比較時,除了感受的年代的久遠外,還會有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各方面建設日新月異,各種矛盾也層出不窮。在醫療環境劇烈變化的形勢下,醫護工作者處在矛盾的旋渦中心。如何適應群眾對我們的要求,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每個從業者都面臨的問題。作為一名黨員,我覺得唯有自身的覺悟提高了,行為端正了,才能真正影響和帶動其他人。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完成組織分配下來的任務,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水平,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參觀雖已結束,但我黨英勇奮鬥的歷史仍歷歷在目。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應時刻牢記革命歷史,鞭策我不斷前進!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3

3月31日週三,洛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20xx級文化產業管理學團支部在清明節來臨之前參觀了洛陽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黨史紀念館。我們首先參觀了黨的發展歷程和各位革命先輩,我感觸頗多。“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走進這個莊嚴的紀念館,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那些替我們負重前行的英雄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面對侵略、面對壓迫、面對水火,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堅韌的`革命作風,是如此讓人敬畏。正是這些革命先輩,才鑄就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正是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勇敢就義的精神,才使我們現代青年得以為了自己的夢想毫無顧忌地追逐。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正義的力量,用鮮血證明著人間溫暖。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一定要勇於做先鋒,勇於追夢,勇於向前。

看著他們為祖國建設而努力的樣子,我不禁感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每個人都應當充滿善意和愛地去對待這個社會,去營造和守護每一個生命和每一個所謂的“舒適區”。

革命先輩,一個讓人感動、欽佩而又深覺遺憾的詞語。覺得“歲月靜好”的我們常常容易忽視這個詞語。但那天來到黨史紀念館,讓我心中的血液再次沸騰。

革命先烈們在祖國大地上撐起一片天,開啟了我們民族的千秋大業,創造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給我們幸福生活的人,讓我們永遠感恩那一個個為了這片土地,灑下熱血的革命先烈們。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4

在“七一”黨的生日前夕,山西省科技廳組織全體黨員幹部,來到中共太原支部歷史紀念館集體參觀了紀念建黨100週年展覽。參觀前,全體黨員站在神聖的黨旗下,莊嚴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

太原市支部歷史展覽分為“太原黨組織的建立及其領導的革命鬥爭”、“革命烈士賀昌”“革命烈士高君宇、“老一輩革命家彭真”生平事蹟陳列四個部分。400餘幅珍貴的歷史與現實照片,生動形象地展示了88年來黨領導山西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是黨88年來領導太原人民奮鬥歷程的真實寫照,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教材。太原是建立黨組織較早的地區之一,也是開展革命活動較早的城市之一。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臨山西太原視察,對太原人民給予巨大鼓舞和親切關懷。在黨中央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富裕幸福的歷史使命中,作為山西人的傑出代表賀昌烈士、高君宇烈士、老一輩革命家彭真委員長這些共產黨人,不懈奮鬥,艱苦創業,用自己的生命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績,譜寫出一曲曲巨集偉壯麗的篇章。中國共產黨88年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

通過參觀展覽,黨員們加深了對黨的歷史的瞭解,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救國救民百折不饒、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精神激勵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興旺、黨的事業繼續奮鬥的決心,也為今年促進教育裝備建設的全面完成,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5

今天上午,永和社群黨支部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安排,組織全體社群黨員參觀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設有“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杭州篇章”、“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杭州記憶”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杭州實踐”3個展廳。

通過黨史館工作人員的講解,黨員們全面瞭解了杭州地方黨組織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的奮鬥史、創新史和自身建設情況,重溫了發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基本經驗。

一段段珍貴的文字,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幕幕感人的革命場景,折射著一個政黨光榮的歷史,記載著一個民族輝煌的瞬間,也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參觀的黨員。前去參觀的全體黨員為杭州在中國共產黨浴血奮鬥的歷程中經受的洗禮,由滄桑走向現代化的發展歷程而慨嘆。

此次參觀活動,激發了黨員的責任意識,提升了黨員的黨性修養。尤其是社群工作的黨員,紛紛表示要在當前拱墅發展的關鍵期,認真踐行“三嚴三實”的實踐要求,堅定理想信念,提振精氣神,錘鍊好作風,展現新作為,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先鋒帶頭作用,為社群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努力。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6

一、參觀過程。

4月8日,本組7名隊員從學校出發,經過2個小時車程,來到了位於杭州西湖邊。西湖邊北山街44-49號,有一個安靜的小院子,院內樹木鬱鬱蔥蔥。院子門口掛了一塊嶄新的紅色牌匾——“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整個展館科技感十足。一進門,巨大的白色夢幻光纖燈從屋頂垂落,如同一塊電影熒幕,杭州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經過投影后,一一顯示。我們接著參觀了3個展廳,分別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杭州篇章”“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杭州記憶”和“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杭州實踐”。玻璃櫃裡和牆上展示了一段段的波瀾壯闊、蕩氣迴腸的歷史。

一號展廳主要展示1920年至1949年黨領導下的杭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最刻骨銘心的還是抗日戰爭留下的武器。1937年,日軍在杭州灣登陸。9月30日,日軍空襲杭州。12月24日,日軍侵入杭州,侵佔西湖,踏過斷橋,鐵騎踐踏杭州湖濱。

當年為了抗日,國共兩黨二次合作,同仇敵愾浴血抗戰。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援幫助下,使抗日救國高潮在杭州進一步掀起。接著我們走進了2號展廳,展示了從1949年到1979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程序。這分為了四個單元,建設人民政權,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鬥爭,人民翻身做主人,恢復國民經濟。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這一條成功之路的艱辛。1949年杭州解放,人們上街慶祝遊行,激動不已。7月7日解放軍在杭州舉行閱兵儀式以表慶祝。10月23日,新中國第一個城市居民委員會經全體居民選舉產生。接著一張1957年的結婚證引起了我的注意。在當年自主自願的婚姻受到大家的肯定是多麼不易,這從一個方面肯定了革命的成功。3號展廳展示了1978年至今杭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每個展廳參觀完以後,大家還可以參加答題遊戲,測試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

有趣的是做題時選錯會有噓聲,讓人又不好意思又覺得好笑。最後在二樓的房間裡看了關於《正定翻身記》的一段短片。當年一上任就做實事,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全縣人民的吃飯問題。正定在百廢待興之時取得了騰飛發展,而今的我們正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鬥。在習近平主席的行為處事中能看出他是一個不做面子工程,不放棄夢想的人。我們以有這樣的領導人而感到自豪。

經過了一上午對該地走訪調查後,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這個過程裡我們既感動又感激,一段段珍貴的文字,一幅幅珍貴的圖片,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每一位參觀的人。下午便開展了對本次活動的總結會議,組員對本次活動發表了感想。為本次社會實踐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二、心得體會。

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了,但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卻遠遠沒有結束。

這次活動讓我對黨組織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看了黨一步一步成長的腳印,明白成功都來之不易。看著這一把辛亥革命時期的槍,我想象著當年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是他們的鮮血換來了如今的璀璨中國。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7

9月14日,市局黨總支組織全市水文系統黨員前往革命老區廣昌縣,參觀了當年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第三次會議舊址暨毛澤東同志故居、驛前鎮紅三軍團指揮部及高虎腦系列戰役遺址、廣昌縣蓮花科技博覽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參觀,彷彿再現了當年紅軍為了革命勝利浴血奮戰的場景,讓我們追想到老一輩革命者的英明偉大,同時感受到了革命老區廣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及其所取得的可喜成就,真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不引人深思。

一、紅軍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在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我們看到碑的正面鐫刻著楊尚昆同志的題詞:“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從碑文上的小字,我們得知:1934年7月至8月,時任紅軍三軍團團長的彭德懷和軍團政委楊尚昆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三場大規模激烈戰鬥,即大寨腦戰鬥、高虎腦戰鬥、萬年亭戰鬥。三次戰鬥都在高虎腦境內,因此合稱為“高虎腦戰役”。

在高虎腦戰役中,面對敵軍飛機大炮的猖狂進攻,英勇的紅軍戰士浴血奮戰,最後當手榴彈、子彈全部打光了,就衝出戰壕,採用石頭砸和肉搏的形式與敵人決戰,終於打敗了敵軍,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這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中打得特別出色的一仗,殲敵5000餘人,從而為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的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使震驚世界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開始了。然而,在這場激戰中,我們也付出了巨大代價,2300多紅軍戰士在此血染土地、壯烈犧牲。可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通過革命先烈英勇奮戰和用生命換來的,紅軍烈士精神將永垂不朽。

二、領導的正確決策十分重要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第三次會議舊址暨毛澤東同志故居,位於廣昌縣盱江清水村的邱家祠堂。1931年5月27日第二次反“圍剿”廣昌戰鬥結束後,毛澤東和紅一方面軍總部到此宿營。

28日上午10時,毛澤東同志在邱家祠堂主持召開了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的第三次會議。會議結合了廣昌戰鬥情況,分析了敵情,統一了繼續東進思想,作出了不打南豐,攻打建寧的戰略決策。這次會議在第二次反“圍剿”中起了關鍵作用,為第二次反“圍剿”的徹底勝利奠定了基礎。

這次會議,是一次在革命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會議。會議通過發揚民主、集思廣益,達到了統一思想、達成了共識,作出了正確的決策。在當今的和平建設時期,我們身為黨員和國家幹部,在遇到重大事情需要作計劃決策時、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需要作出決定時,也應該像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人一樣,不獨斷專行,堅持做到以召開會議的形式,採取充分發揚民主、傾聽大家意見建議的方法,最後達到統一思想,作出決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前進的路上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這樣才能更受人民愛戴、更受人民擁護。

三、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我們參觀的廣昌蓮花科技博覽園,是一個以子蓮科研為主題,集子蓮科研、良種繁育、科普培訓、蓮文化展示、休閒觀光的綜合場所,園區面積140畝。

據介紹,這裡在盛夏的七月百花齊放,有200多個國家地區的400多種蓮花品種亮相竟豔,真是美不勝收。此地的子蓮科研成果(廣昌白蓮科研所“航天白蓮1、2、3號新品種選育”專案,獲撫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使廣昌白蓮的產量獲得了成倍增產,有力地推動了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使廣昌榮獲了“中國優質白蓮之鄉”的美譽,進一步提升了“中央蘇區北大門”的社會知名度。鐵的事實,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進一步堅定了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理念。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8

這幾天註定不能平靜的度過,參觀完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內心深深被震撼,於是有感而發。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坐落於七七事變的爆發地——北京西南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莊嚴,肅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歷程。在參觀中,我們首先感受了在那個危難時刻,中華民族一致抵禦外敵的那種“團結”的精神。整個中華民族聚合了中國近代歷史程序中空前的團結精神,形成了真正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無堅不摧的力量源泉。

隨著緩緩移動的參觀人流,楊靖宇,佟麟閣,左權,張自忠?一個個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簾。國難當頭,英雄輩出。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後,日軍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狼牙山五壯士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誓死不屈的8位女戰士挽臂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無數抗日先烈的愛國奉獻精神凝聚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可以說,沒有數不清的仁人志士為國奉獻的崇高精神,中國抗戰的勝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絕不會是在1945年。

今天,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工作的強大動力,在工作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努力而紮實的做好本職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歷史雖已過去,我們不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記住這一段歷史,勿忘國恥,將理性的愛國主義發揚光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努力奮鬥。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9

“這裡館藏的物件,刻著紅軍長征二萬五千裡的不易。”這段紅色記憶,始於江西瑞金,走過的14個省份,講述著中國工農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翻越的18座大山,鐫刻著中國工農紅軍如火如荼的決心;跨過的24條大河,傳承著中國工農紅軍有膽有識的魄力,耗時兩年,紅軍長征勝利,終於甘肅。有文化學者言,“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堅韌的細線,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經硝煙焚燒,已是滿目瘡痍的山河,正是在這根由紅軍心血染成的紅色細線悉心縫補中再添光彩。

冀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

這份“紅色跳動”是面對波濤洶湧的河水時,仍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赤子之心。紀念館位於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大渡河西岸,館外“紅軍勝利場”五個大字,用最直接的方式,留下了最不容置疑的肯定。228件館藏,一張張照片,一件件陳列品,夜襲安順場、強渡大渡河……一幕幕場景在高科技下生動還原。大渡河內孤舟勇,手握槍支,深縮眉頭,緊盯河岸,那是悲憤、視死如歸的角度,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踩波踏浪殲敵軍。場景再現,讓我們與80多年的崢嶸歲月,今日相見。當那段歲月的艱苦與痕跡,都被時間流放,而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

大復興歷史程序中的巍峨豐碑。那段歷史早已融入血液,跟隨紅色基因傳承,延續新輝煌。作為黨員幹部,應隨這份赤子之心而跳動,在困難面前應不忘拼搏初心,不減奮鬥激情,不負艱辛努力,要找重點領域對焦關鍵,衝破重重難關。

大渡橋橫鐵索寒——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

這份“紅色跳動”是面對敵人的炮彈耳邊過時,仍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十三根鐵鏈,扛起一個共和國”紀念館中一段由幾節鐵環組成的鐵鏈早已斑駁的鏽跡記載著當年的烽火歲月。一邊,紅軍一路向北,披荊斬棘,滔滔江水之上,22名勇士攀著長鐵索,向著河對岸匍匐前進,嗖嗖槍彈之下,找尋著炮火死角,有人中彈身亡掉落湍急的河水之中,沒有木板便以身化板,爭分奪秒搶佔先機,到最後奪取完成之後,大多數勇士都未留下姓名。而另一邊,紅軍開山破路,晝夜兼程,用草鞋跑過時間,一日奔襲240裡,中國速度在那時便已體現,這是真正的狹路相逢勇者勝。東西夾擊,奪取瀘定橋的約定在炮火中實現。作為黨員幹部,我們的心應隨這份民族精神而跳動,需志存高遠,胸懷全域性,面向百年發展,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需風雨兼程,亦風雨同舟,發展大業,讓時代的道路在腳下延伸。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只是紅軍長征重要征途之一,篳路藍縷,砥礪前行,萬里長征路,紅軍意志堅定,不忘初心,堅定決心,星星之火方能燎原。做好紅色精神傳承,啟用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內涵,緊隨這份“紅色跳動”,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10

清明節的前一天,馬老師帶我們去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

到了大門口,我們排好隊,整裝待發,懷著崇敬的心情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去。在烈士陵園,我們都嚴肅地站在紀念碑前,我們唱了隊歌,莊重地宣誓。隨後老師帶領我們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解放軍叔叔和日本鬼子拼殺的壁畫。看著這些圖景,彷彿我也站在了炮火交加的戰場上與侵略者奮勇廝殺。我凝眸觀賞著牆上的壁畫,日本鬼子穿著軍綠色的衣服,黑色的長筒靴子,趾高氣揚的揮舞著手中的皮鞭,殘殺著我們的同胞。我真想對日本鬼子說:“中國人是不好惹的,早晚有一天我們會把你們趕出祖國,消滅你們”。

另一幅壁畫上畫著日本人無意踏上了解放軍叔叔埋下的地雷,把日本人炸的到處亂躥的情形。此時,一部電影《地道戰》躍進我的腦海:老人、孩子、婦女全體參戰,把日寇打的不是掛在樹上,就是飛到河裡,全死翹翹了。打的日本鬼子哭爹喊娘,真是大快人心啊!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幾個孩子一起對抗日本鬼子的壁畫。一個男孩把鬼子的腿抱住,另一個拿繩子把鬼子捆綁住……

看到這裡,我百感交集。以前的孩子這麼小,就可以參加革命,打日本鬼子,為祖國做貢獻。而我和那些孩子同齡,吃得飽,穿得暖,過著幸福的生活,還不好好學習,想一想真不應該,我慚愧的低下了頭,心裡真不是滋味。

我應該向他們學習,把困難看作鬼子,一個一個地消滅掉,戰勝他們,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學生,長大後為國出力,讓祖國以我為榮。

參觀黨史紀念館心得體會11

材料院尋關漫道社會實踐隊來到位於甘肅省靜寧縣界石鋪鎮的紅軍長征紀念館,大家緬懷革命先烈,感受那段紅色歷史。

走進紅軍長征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以日晷為原型的紀念館標誌,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據講解員介紹,中央的指標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在特定的時間會對應長征路上的具體事件,新穎的設計可以讓遊客更易瞭解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

隨後,隊員們跟隨講解員來到了長征時期毛澤東主席居住的農家小院,小院內花草繁茂,兩排小屋分開坐落在左右。走進毛主席居住過的小屋,屋內陳列極其簡單:一張土炕,上面一張小桌,桌子上面放著一盞老油燈,這便是那時的生活設施。隊長李鵬飛不禁感嘆道:“那時的生活條件確實艱苦,沒有他們,或許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隊員們也有同樣的感慨:“先輩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走過的那二萬五千裡,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傳承這種精神,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那段紅色記憶,將永遠被我們銘記!

之後,講解員帶領我們來到了展覽室,裡面張貼著長征時期在界石鋪停留過的著名將領的肖像和紅軍在周圍各縣的行軍路線圖。講解員介紹道:“靜寧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徑和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地區之一,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紅軍領導人率紅一方面軍經過靜寧時,曾在界石鋪等地宿營,發動群眾,宣傳抗日,播下了革命種子,喚醒了靜寧人民,也曾留下了一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在講解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們提出相關的一些問題,和藹的講解員皆一一為隊員詳細講解。

隊員們在謝過講解員之後,隊長李鵬飛帶領隊員參觀其他地方,為明天的實踐活動做準備。從聯絡實踐地到今天實踐的完成,隊員們分工明確,為各自的版塊負責,每個隊員都付出了努力。最後,隊長李鵬飛強調:“實踐要有一定的成果,要從思想上深刻理解紅色革命。”並鼓勵大家回去寫一篇思想感悟。

緬懷歷史,展望未來,長征精神將以其永久的魅力,感召、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