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日記 > 日記作文

端午節

欄目: 日記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6.02K

端午節1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將至,我已包好粽子上網料理我的空間。

選取上好的蘆葦葉,老嫩適宜,寬4—5釐米,長30釐米以上,放在鍋裡,水要超過葉面。先大火燒開,再文火悶大約45分鐘。使之軟化增加彈性,同時也起到消毒殺菌作用,起早了葉子脆,起晚了浪費。

起鍋後放在冷水裡洗淨,剪去葉柄備用。捆紮以蓑草(要和蘆葦葉同煮)為上,現在大多用尼龍線或者蛇皮袋拆成單股。

包時取3-4片葦葉,在大頭窩成漏斗狀。大頭儘量往前推,使之嚴密,不漏米。上米(可依個人口味加棗子、鹹肉、葡萄乾等)後右手中指、無名指分開將其夾住,大拇指從後往前推壓,使其緊、平。左手拇指、食指順勢將漏斗口朝裡推成等邊三角形,再將大拇指推過來的葉面蓋在三角形上,並以左手拇指、食指順勢將漏斗口集合處捏緊,再將餘下的尾把順拐角貼折。再取線捆紮,鬆緊要適度,太緊,粽子硬,口感差,甚至會夾生;太鬆,沒口勁,甚至會散。最後,把多餘的葉尾剪掉就可以了。

再就是煮了,水要沒過所有粽子,也是大火燒開,再用文火煮45分鐘以上。放在鍋裡待自然冷卻後再起鍋。可口的粽子就成功了。

可能有人要說:這是娘們的事情,你怎麼也——?我就是喜歡動手呢,沒辦法。

等我快要打完這文字遊戲的時候,已經從廚房飄來淡淡的香味了,這就是所謂的成就感,最後一句算抒情吧。裡會有說不出的高興。

端午節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端午節”。陽光燦爛特熱,但絲毫不影響人們過節的熱情。

大街上人來人往,擺滿了過節日的東西。有艾草、菖蒲、雄黃,當然少不了粽子。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過節。

快到外婆家的時候,我發現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著“寶劍”,有幾戶人家的門上還插著幾根艾草。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這些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媽媽輕聲地說;“這是用來辟邪的,希望家裡人平平安安的。”到了外婆家,我看見鄰居媽媽在擺弄著一些五顏六色的布,就湊過去看了看,原來是在做香囊。她們把大的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小的串成手鍊戴在孩子的手腕上,希望小孩平安,快快地長大。小孩們看著這些漂亮的香囊開心極了,還到處展示。快到中午12點了,家裡有小小孩的人家拿來雄黃酒,用手指沾了一下,塗在小孩的頭上、耳朵上。聽大人們說這也是辟邪。

接下來就是享受美食的時刻了。媽媽端來一碗香噴噴的粽子和一碟白糖。我用筷子戳了一個粽子,蘸了一點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外婆給我講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22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閭大夫,輔佐楚懷王。屈原救國的願望破滅了,他在極度悲慟的心境下,於公元前278年(詩人62歲時)農曆五月五日縱身投入波濤洶湧的汨羅江。當時楚國人民因捨不得這位賢臣的死去,聞訊後紛紛趕著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南朝梁時吳均《續齊諧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之後,人們每年這個時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據說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名叫區曲的人,曾夢遇一位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曲說:“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後你們要把楝葉和米塞在竹筒裡,或用蘆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因為蛟龍是害怕楝葉、蘆葉和五彩絲的。”後來人們改用楝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粽子,據說就是這一緣故。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3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小時候學過的兒歌:“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端午節又稱重陽節,關於端午節的來歷,說的最多的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還有的說這一天是伍子胥的忌辰;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或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媽媽還告訴我:“端午節因為是五月初五,許多習俗也和“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有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黃豆瓣包的粽子;不過,現代人過端午節主要是吃粽子和舉辦一些大型的慶祝活動。目前端午節已被定為國家法定假日,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我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你們應該多瞭解一些並把它發揚光大。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端午節真是一個古老而又神祕的節日

端午節4

五月五,是端陽,龍船下水鬧長江。

梔子花,靠牆栽,年年十五白花開。

五月端午正是梔子花開的季節,那潔白如雪的梔子花香四處飄動著,沁入心脾的芳香在這座益陽古城的大街小巷飄蕩起來……

我的老家在新橋河古鎮,每年的四月二十八,就掀開了端午節的序幕,沉寂一年的河流熱鬧起來了!龍船隆隆重重地下水了,鞭炮噼噼啪啪地高唱著,鑼鼓咚咚嗆嗆地吶喊著……這熱鬧,一直持續到五月十六才結束。

回憶童年的端午節,記得在小時候可盼著划龍舟啦,小時候雖不怎麼理會為什麼要划龍舟?但也在那些天裡,能看到許多鄉情鄉俗:家家包粽子、各自家門掛艾葉菖蒲;還有人家“送節”的習俗等等。

過端午划龍舟,五月初五,是龍舟比賽日,是一定要去河邊的,而奶奶總是特別的囑咐我兩哥哥,一定要帶好,別不管只顧自己看!

最讓我們小孩子喜歡的吃食還有水煮鹹鴨蛋。奶奶每天總是要在我胸前別一朵梔子花。因那時太小,只認為佩戴身上是漂亮和香味兒,不懂得奶奶的那分深層的情素。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的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更是奶奶的心肝寶貝。

童年過端午節,我們小孩子感興趣的卻不僅僅是喧騰激烈的龍舟賽事,讓我們留連忘返的還有那熱鬧的街市,林立的店鋪,琳琅的商品……玩餓了,就吃蠶豆,渴了,就買一支白糖水冰棍或綠豆冰棒。貪婪地吮吸著,那份滿足那份欣喜,也絲毫不遜色於汗涔涔地擠在人堆裡看賽龍舟。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神州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鎮也不再是我童年時的模樣了。據說始建於明代的麻石的街道,還有那大氣壯觀的大碼頭沒有了,那陳舊的吊腳木樓都不復存在了。

我奶奶也走了三十多年了,但每年一到端午節,我就想起奶奶給我胸前佩戴那朵梔子花的情景仍在眼前,奶奶,您雖走了,但您的那份慈愛是我永遠忘不了的情愫……

端午節5

端午節的習俗有掛艾條、飲雄黃酒、吃粽子和賽龍舟。

掛艾條和飲雄黃酒是為了辟邪。有些地方的人們會在端午節時期在自家門口掛艾條等草藥,據說可以辟邪。端午節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而艾草具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朵、鼻子、額頭、手、足等處,希望這樣做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你一定聽說過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吧?!白娘子就是誤喝了雄黃酒後變回了真身白蛇,嚇死了許仙的。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呢?這有個故事。

屈原是楚國愛國詩人、政治家。秦國攻破了楚國都城,屈原見楚國人一個個被殺,寫下了一首詩,就撐船到汨羅江,在腳下綁了石頭,投江自殺。

後來,百姓擔心屈原的肉體被魚蝦吃掉,就把食物裝在一片片又粗又長的綠色的葉子裡,包裹起來扔到江裡,這樣魚蝦就去爭搶這些食物,沒有去啃噬屈原的肉體。後來,兩岸的百姓想找回屈原的屍體,就划船在江裡尋找。為了儘快地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劃來劃去,劃得非常快,慢慢地就形成了賽龍舟的活動。除此之外,端午節賽龍舟還和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有關,那就是“龍舟水”。“龍舟水”也叫“端陽水”、“端午水”、“龍降水”,是中國華南地區端午節前後的一種奇特自然現象。端午節前後,中國南方暖溼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黃赤交角處的廣東、廣西、福建一帶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所以,這也是賽龍舟活動主要在中國南方舉行的原因之一。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我喜歡吃粽子,尤其是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那滋味兒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你喜歡端午節嗎?能和我分享你和端午節的趣事兒嗎?

端午節6

聽媽媽說,端午節最初是為了紀念一個非常愛國的大臣,他叫屈原。故事是這樣的:在戰國的時候,秦國一心想滅掉楚國,但楚王常聽信那些壞人的話,不聽屈原的。楚王也不喜歡屈原,他很傷心。他走著走著,不小心掉進河裡,被淹死了。所以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把粽子丟到那條河裡,是為了不讓河神去吃屈原的屍體。我聽了以後,發現只要是一個愛國的人,大家都會紀念他。

但是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沒什麼意思。因為家裡沒做什麼好吃的菜,也沒什麼好玩的。爸爸媽媽也不帶我出去玩。不過,好在可以休息幾天,在家裡看看電視。各種各樣的粽子倒是吃了很多,有圓形的、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有肉餡的,有栗子餡的,有豆沙的,有花生的,有蛋黃的……我最喜歡肉餡的,因為我平常愛吃肉。

從日曆上來講,端午節應該是在五月底。每次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就會想到:時間過得真快,今年又已經過了快一半了,我要努力,儘快把學習拉上去!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吵死我了,“陳嘉楠起床啦!”媽媽叫道,我問:“怎麼了,幹嗎叫醒人家,人家剛做得好夢就被攪和啦!”“什麼,今天是五月五端午節,你都忘記啦!”“哦,想起來了。”我恍然大悟。

我、爸爸媽媽和小姨來到了濉溪路上的樂購,我們先推了輛推車,然後就進入超市了。咦,樂購的手提籃可真好玩,跟箱包一樣,我很好奇。一樓是日用品店,而我們卻是去買食品,便上了二樓,買了菜、粽子、紫菜等許多食品。

回到家,我先把買的壽司包裝盒拆開,可是我拆了半天也沒搞好,還是找了爸爸幫忙。我把壽司放進盤子,在微波爐熱了1分鐘。

“叮鈴鈴”,門鈴響了,我跑過去開開門,原來是我們家大名鼎鼎的廚師三叔來了,三叔說:“哥(我爸),今晚我燒飯。”三叔穿上圍裙,開始烹飪了。

6點,我們準時開飯,“這些怎麼那麼的淡啊?”,“可能忘記放鹽了。”餐桌上,我們有說有笑,很有趣。

我愛這個無聊的端午節,希望明年的端午節快點來。

端午節7

我的家在東北,家鄉的端午節沒有太多的花天酒地樣,像賽龍舟這樣的`比賽我是沒有見過的,但一般的風俗還是有的,五月七年級時,我們就會在手上與脖子上都繫上五彩繩,我只知道五彩繩是由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在一起擰成的小繩,而不知道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的,因為我只在小的時候系過五彩繩,現在已經不繫了,在小的時候,我們還會戴香包,香包是用紅布包著香草做的一個小包包,上面通常用幾顆小珠裝飾著,用紅線連著掛在脖子上,香包香香的,使全身聞起來可香了,五彩繩和香包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飾品了,在五月初五時,也就是端午節那天早上,人們會去山上採一種叫艾蒿的野草,採來後會把它掛在門上或夾在耳朵上,可能是用來避邪驅蟲的,我最喜歡端午的鹹雞蛋和粽子,現在的生活很好,鴨蛋雞蛋想什麼時候吃都沒問題,但端午的雞蛋鴨蛋吃起來特別香。

現在,一要到端午節,大街小巷裡也能看見賣香包的,他們手裡拿著一個大棍子,上面掛滿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香包,有心形的,還有娃娃形的,讓們看的眼花繚亂,在各個市場裡都會賣粽子葉和粘米,有很多人會圍在那裡搶購著,其實超市裡有賣現成的粽子,一些人認為賣的粽子不如自己包的好,姥姥就自己包粽子,每次姥姥買回粘米,都會把它們泡上兩天,在泡之前不能撮,撮完的米就不好以前香了,米可以加點別的米,如:小黃米,還可以放上一顆棗,那樣的粽子吃起來會更好吃,粽子煮熟時會有一種香味兒,把葉子撥開,放點糖,咬上一口,又甜又酸又香又黏,好吃極了。

姥姥不光粽子做的好,雞蛋鴨蛋也醃的好,雖然姥姥的鹹鴨蛋比不上高郵的鹹鴨蛋,但姥姥醃的鴨蛋的蛋青嫩嫩的,蛋黃都冒油了呢!我最愛吃姥姥醃的鴨蛋,我每天早上,都會吃上一個呢!

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教媽媽與舅舅們包粽子,醃雞蛋鴨蛋,可他們做的就是沒有姥姥做的好吃。姥姥常說:“現在的生活好了,每個節日的風俗都變了!”姥姥說的話雖然過於肯定,但有些風俗真的已經不講究了,不知道未來的端午節會是什麼樣的,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更愛我的家鄉。

端午節8

嗨,又快到端午節了,說到端午肯定要說到包粽子。你們會嗎?我可會呦!這不又要開始包了嘛。

經過一天的準備,我們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食堂裡包粽子。我和我的隊友麻利的幹了起來。我們拿來事先準備好的林料:棕葉,花生,糯米,紅豆,綠豆,鹹蛋,火腿腸,等。我們拿出一個盆子將佐料放進去。不過火腿腸和鹹蛋可要碎的。看著這麼多豐富的佐料,我不禁口水延流三尺。好了事歸正傳。開包了!我拿起兩片棕葉準備包。疑!怎麼包來著?我使勁回想著之前做粽子的經過,可就是想不起來。不用怕我們的救星來了。廚房裡的阿姨有我們不會包便教起我們。看著她們的粗糙的雙手移動著。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照著阿姨的樣子包了起來,我將兩片棕葉上下放在一起,但左右不用對齊,婉轉的一轉,形狀便出來了。我勺起一勺糯米關壓實,怎麼漏水了,不用怕這是正常現象。然後我再勺起一勺佐料放進去,關再勺一勺糯米蓋住。再一捆,哈!還真行。一會兒就包好了一個。我的第一個粽子就出世了。

我看了看我們的隊友,他們自己也不賴嗎!包的很是好看。像是一個個穿了綠裝的石頭。再看看別的組,個個專心致志,很是投入,每包好一個粽子臉上便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們真是太高興了。我繼續包了起來。可是一對比,就顯得我的好醜,不免被笑話一番。個個膘肥體胖,又鬆懈又鬆。不過我又鼓起勇氣包了起來。這一次可好看多了。它在我手上驕傲的躺著,好像在說,各位朋友我新生了,祝賀祝賀吧!

我加快了手步,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六個綠小子。再看看別人,也不賴嗎!聽說下午就可以吃到我們親手做的粽子,真是開心死了。

隨著時間的飛逝,我們結束了包粽子的過程。就等著下午開吃了。隨著一箇中午的煎熬,我們終於迎來了下午。當我和我的隊友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別才是有多高興了。不過唯一不足的是鹽味不足。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挺好吃的。我們不會兒使狼吞虎嚥的挎定了它們。摸著自己的圓鼓鼓的肚子,回味著它的味道,真是舒服極了。 經過這一的活動,讓我們的知道了食物的來之不易,它是要經過層層的加工才來的。讓我也知道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

端午節9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清晨,我被急促的鈴聲催起,揉揉朦朧的睡眼,打了個哈欠已經是八點多了。鳥兒在窗外的枝頭上鳴叫,叫聲格外悅耳,令人舒暢。陽光似金子,從窗戶射進來。屋外媽媽的聲音:“妮兒,快起床啦!今天是端午,要早起的。”

於是,我猛然發現,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可以說,這個日子是從奶奶忙碌的身影中開始的。

節日到,人逢喜事精神爽。奶奶遵從老家的規矩,早早起來,在門前插上艾草,掛上香包,是為了驅禍、驅鬼、驅病。不說奶奶迷信,她說這是傳統。頭天晚上,奶奶就囑咐我要早起早睡,以便明天迎接這個喜氣洋洋的節日。我遵從了。

端午,家家包粽子,吃粽子。

話說端午嘛!最重要的是要吃粽子。我很喜歡粽子粘粘的糯米,甜甜的蜜棗,還有讓人看著舒暢的深綠色葦葉,這三樣加起來,再煮上二十多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爐嘍!今年端午,一位阿姨給了一兜子粽子,並且包的有型有色,精美小巧,真讓我們大飽眼福,吃地入迷。

端午,不只是關於粽子的話題,更為有趣的是賽龍舟比賽。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的多,我們這座小城在端午時也只有吃粽子、吃糖包的習俗了。而南方的龍舟賽真是激情熱鬧、轟轟烈烈。浩大的江面上,幾十餘條“龍”乘風波浪,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舟上坐滿了激情四射的大漢,中間的是鼓手,前方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這幾句詩出自劉禹錫的《競渡曲》,真是說出了龍舟賽的熱鬧。

端午節的由來也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故鄉的端午,葦葉青青,粽子飄香,伴著童年的記憶,縈繞在歲月裡。

端午節10

隨著端午節的來到,家家戶戶都做好了包粽子的準備。粽子是端午節的象徵,在這節日之時,我也想學會包粽子。

端午節正逢爺爺七十大壽,一家人都團聚了,既是給爺爺過壽宴,也在節日來臨之時聚一聚。剛到爺爺家,就看見奶奶準備包粽子,我頓時心血來潮,迫不及待地問道,“奶奶,我也想包粽子。”奶奶聽了自然高興,便同意了我的請求。

奶奶邊包邊給我解釋,“包粽子必須有粽葉和糯米,至於中間的餡,就要根據個人口味來定了。然後拿泡軟的粽葉,圍攏起來,接著挖一勺糯米,放兩個蜜棗,然後再挖一勺,接著把粽葉窩成三角形,最後拿線纏起來就好了。”我不禁笑了起來,那麼簡單,還能包的那麼完美,我一定也可以包的很好。便迫不及待地也拿起一片粽葉,毛手毛腳地將它圍攏,卻發現挖了一勺糯米位置就不夠了,畢竟是初學,奶奶說,“沒關係沒關係,一勺也行,你就放一個蜜棗吧。”放完蜜棗後,我小心翼翼地把糯米包住,可它卻一點也不聽話,不是這邊漏出來,就是那邊漏出來,折騰了好半天,我才把它完完全全地包住,然後用線纏起來。我端詳起自己費了好大勁做出的粽子,不禁放聲大笑,這是什麼,奶奶也被我包的奇形怪狀的粽子逗笑了,不過她還是鼓勵我:“沒事沒事,初學肯定不熟練,包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在等待粽子煮好的時間裡,奶奶問我:“你知道粽子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奶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因為面臨亡國之痛,在五月五日那天,懷抱石頭沉入江中,但是為了不讓魚蝦傷害他的身體,人們就統統把糯米投入江中,引來魚蝦吃。後來人們為了祭奠屈原,就把五月五日那天定為端午節。”我津津有味地聽著,瞭解了許多知識。

今年端午節,我既學會了包粽子,也明白了端午節的由來,收穫真不少。

端午節1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參加了萬達一年一度的端午包粽子比賽。

剛進場主持人給我們參加比賽的人發了一個數字牌,這就是每個人的序號,我們是第20號,倆個人一組。

比賽開始前,有位廚師先示範了倆遍,然後讓選手們先練習練習,不會的還有廚師手把手來教你。五分鐘後,主持人給選手們講規則,“在場比賽的每位家長和孩子,必須每個人包3個粽子,用時最短最好為勝利者”接著工作人員給選手們發食材,發完後,主持人一聲令下:“開始”選手們都開始包了起來,我立刻拿起兩片粽葉疊在一起,把寬的一頭往裡面一卷,再把米和蜜棗放到這“尖底小碗”裡,接著把餘下的粽葉繞著這“小碗”一圈一圈繞,繞好後,我拿線把這成形的粽子捆了起來,最後打上了一個結,一個粽子就完成,就是小了一點。我看了一下媽媽手裡的粽子,吃驚地問:“媽,你怎麼還沒包呀!”“不是,我包了一個覺得不好,於是我拆了,重包”媽媽淡定的回答到,“唉”我趕緊來包下一個。等我三個都包完了,媽媽還在包第二個,我都急了,趕緊給媽媽幫忙(規則上是不容許的哦)。這時聽主持人說:“我們要挑出三組參加總決賽,已經包好的可以舉手了”這時有倆人舉手了,媽媽的也快好了再打結,我趕緊舉手,“好,看來,三組選手包的快而且漂亮,工作人員也檢查過了,下面進入總決賽”(一共三輪比賽,每輪的勝利者參加總決賽)

"成敗就在我們面前了,我們一定要拿下冠軍!",“好!我們一起加油”媽媽說。“這局每組一共包四個,還是誰包的快好誰就是冠軍,開始”主持人說。

我和媽媽快速的包了起來,很快我們包好了三個,最後一個我和媽媽共同完成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我看了一眼另外倆組都還在埋頭苦幹,最終主持人宣佈我們是冠軍,我和媽媽欣喜若狂。最後,我開心的拿著獎品和獎狀回家了。

這時我過的最快樂的一個端午節!

端午節12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都所熟悉的是屈原投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碰到屈原,便投下糯米糰給魚吃的故事。以及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而今天,正是端午節。

今天早晨,就被一道耀眼的光芒所照亮。早上醒來後先去洗澡,順便把幾日的悶燥洗去。因為知道今天是端午節,所以一直在催促父親別忘了買粽子。但看到父親昨日疲憊的眼神下透露著些許的興奮,就知道父親早已把買粽子的事情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裡。彷彿,在一位常年辛勤勞動的成年人心目中,過節就像我們玩遊戲一樣。雖然常年過節但依舊想著過好每一個節日。

等恍恍惚惚的早晨漸漸消退後,太陽也馬上升到了最高點。窗外人聲沸騰,各種雜音也衝了上來,鳥兒們在空中歡呼雀躍,不時發出幾聲婉轉的“歌聲”。:“砰——”一聲落地,我也騎上自行車滑下緩坡,出小區了。這時的陽光也真是“可愛”,暖暖的傾灑在每位路行者的身上,頓時令心情大好。父親今天買了很多粽子,也有我最喜歡吃的黑米粽子。嫩綠的兩層竹葉緊緊地包裹著三角形的粽子,一根紅繩系在竹葉外面。忍不住讓人拿來品嚐一個。輕輕地剝開竹葉,黑米粽子便在中間的竹葉上出現了。咬一口,依然還很黏,並且溫溫的。我很滿足的嚐了兩個粽子,其中一個還帶著濃郁甜味的蜜棗。

中午,母親還帶我觀看了一個燕子窩。一個牢固的小窩被搭建在房簷上,窩裡還有兩隻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和一隻剛剛會飛的燕子。看來是老燕子還沒有回巢,在外辛勤的搜捕小蟲子餵給這幾隻燕子。但也有不好的一點,就是地上全是鳥屎。我在飯店裡依舊吃了幾個粽子。以及父母為我們而炒的孜然羊肉和買的雞爪和鴨脖。飯後,我們都吃的很飽。

下午,我也在我的小屋裡睡了一會。然後繼續寫我的語文作業。終於,我在五點之前寫完了所有的作業。那時,光線馬上就要落山,落日的餘暉最後在“看”一眼我的房間,悲哀的隱去了……

我的端午節也終要過去。但這一天,也非常讓我滿意!

端午節13

眼看就到端午節了,王夫人這幾天特忙,家裡像趕集似的。老公的下屬紛紛來家送時令禮物,禮物都是一樣,粽子。粽子雖然都是粽子,包裝卻不一樣。有的裝在禮品盒子裡,有的裝在籃子裡,上面都有標價,有六百六十六元的,有一千六百八十八元的。王夫人自言自語道:“不就是粽子嘛,咋賣這麼貴?”等她開啟包裝一看,原來內藏祕密。六六大順的,裡面有一條大中華香菸,一瓶洋酒,一六發發的粽子,裡面不但有洋酒高檔香菸,還有六種水果,比如芒果、火龍果、荔枝、洋桃、洋梅、鳳梨。但是有一個什麼局長送的粽子,卻是散粽,特意叮嚀,吃的時候小心點兒,什麼寶貴粽子,要小心點兒?

到了端午節這天,家裡到處堆得都是粽子,這麼多能吃完嗎?王夫人把洋酒、大中華香菸取了出來,水果放進冰箱,留了一些火腿的、豆沙的、五仁的,打電話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叫了來,讓她們拿回家去幫著吃,也省了再買了。逢年過節的,七大姑八大姨們都不用採購,王夫人會把她們叫來,把收到的禮物分給她們。像梅花參呀、魷魚呀、銀耳呀,都是上等的東西。也有金華火腿、宣威火腿、魚翅、鮑魚什麼的。

中午吃飯時,王夫人順手拿了一串粽子放到鍋裡煮了,端上桌來。老公是南方人,特愛吃火腿粽子。吃了飯,老公吸了一支大中華,品了品洋酒,咪上眼睛休息一會兒,突然感到肚子痛。王夫打電話叫來救護車,送到醫院檢查。醫生檢查了問:“李書記有胃病史嗎?”王夫人道:“從來沒胃痛過。”李書記叫道:肚子也痛!”醫生只好做B超檢查,又做CT,終於發現,胃裡的異物,好像是金屬一類的東西,只好安排手術。外科醫生切開李書記的胃,取出一枚鑽戒,順藤摸瓜,在大腸裡也取出幾枚鑽戒。

等老公手術結束,從手術室裡推出來,王夫看著鑽戒,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某局局長臨走說,吃的時候小心點兒,原來裡面藏匿著鑽戒呀。非常感動,寫下今天的日記

端午節14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穿著新衣早早地來到了外婆家。

剛到,便看見外婆、表姐、表弟正在插艾草。我看了挺感興趣,也加入到其中來。聽外婆說,端午節拔來的艾草殺菌驅邪效果,把艾草插在門口,既能殺菌,又可以避邪驅鬼。記得去年外公拔了一大捆艾草回來,我們姐弟三搶著插艾草,別提多有趣了!可惜,今年外公不能和我們一起插艾草了

插完艾草,外婆進屋拿了幾個粽子給我們吃,自己拿著個盆子不知在忙活著什麼。我剛想一瞅究竟,外婆神祕地一笑,待會兒你就知道嘍!去吃粽子吧!我無奈,只好忍住好奇心耐心等待。等了一會兒,外婆端著一盆黃 色的液體走了出來,我們圍了上去。表姐大叫:奶奶,這是雄黃酒吧?雄黃酒?我疑惑著。外婆放下盆子,用一把小掃帚點了點雄黃酒,甩在外牆上,雄黃酒是用雄黃,淘米水,酒再加上搗碎的大蒜做成的。像我這樣,用掃帚沾一點灑在屋外的牆上,可以防止蟲蟻蛇爬進屋內!外婆跟我們說到。表弟開口說:奶奶,這不是要喝嗎?外婆搖搖頭:不能喝!以前古代人是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不過,這以後就不喝了!現在有專家說啊,這雄黃酒有毒,喝不得!喝這個,就等於是吃砒 霜咧!外婆邊灑邊說。我們三個人恍然大悟,看著外婆灑得那麼起勁,我們也忍不住上前幫忙了。後來,外婆抹了些雄黃酒灑在我們鼻子和耳朵上,哇,有股怪怪的味道,真不好聞!

在外婆家吃完午飯後,我們去了叔外公家。一提到叔外公,我就想起去年端午節到叔外公家吃飯,看見叔外公一邊喝酒一邊拿大蒜當下酒菜。哎呀,想想那個感覺肯定很辣吧?叔外公怎麼吃得下去呢?也許是個人喜好吧!聽他說,可以排毒呢!

沒停留多久,我們又轉程去了奶奶家。奶奶見我們來了,馬上出來迎接。和爺爺奶奶聊了一會兒,爸爸媽媽炒了四個菜,雖然不太豐盛,但也確實吃得津津有味!

端午節15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接著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接著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裡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裡,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Tags: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