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力環流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釋出於: / 人氣:5.04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熱力環流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力環流教學設計

一、教學準備:

(一).學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全日制高階中學,學生原國中地理的學習乃至高中其他文科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學習存在較多的問題高一新生的物理基礎知識還不是十分好,要理解“熱力環流”的形成必須掌握物理學習中有關“大氣受熱不同對氣壓的影響”的相關知識。常言道:“牽牛要牽牛鼻子。”要突破教學難點,就要抓住關鍵,搞好關鍵知識的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具體實驗和例子的分析來理解“熱力環流”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教材分析

熱力環流的學習過程中,既要用物理知識來理解環流的形成過程中氣溫、氣壓的關係,又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來理解氣溫、氣壓與高度的關係。教材的編寫明顯是建立在國中物理之上的,且是建立在對氣溫與氣壓關係已掌握的基礎上的。教材沒有解釋空氣受熱就上升、冷卻要下沉的根本原因,特別是新教材,對熱力環流的描述不到二百字,文字基本是對結論的闡述。上課時如不把溫度與空氣運動方向的關係;溫度、高度與氣壓的關係給學生講透,學生學的過程就會雲裡霧裡。

(三)、設計理念

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選用聯絡學生實際的素材來實現教學目的,包括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符合學生興趣和年齡特徵的地理問題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2)運用熱力環流實驗來觀察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服務於社會。

2、過程和方法

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自主學習或是與他人合作,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熱力環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六)、過程與方法

情境創設法,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熱力環流、

二、教學過程

(一)情景問題引入

【創設情境】:介紹生活中的事例:(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設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引入本知識點的教學。)

多媒體展示現象,說明原理。

家裡空調夏季製冷時平吹,冬季制熱時向下吹。這樣屋子製冷均勻,制熱也均勻。此現象說明: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

過渡:空氣因冷熱不均導致其垂直運動。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

(二)課堂內容學習

內容一、複習大氣的保溫作用相關知識。引出地面的冷熱不均。

其下墊面性質因形狀、物理性質、海拔高低等原因導致其接受太陽輻射後升溫不同,而溫度的差異就引起了我們本節所學內容----大氣的運動。

我們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大氣的最簡單的運動形式-- --熱力環流。

內容二、回顧國中學習的大氣壓強相關知識

根據不同高度的壓強情況來說明垂直方向上,上空空氣密度稀薄,單位體積內空氣質量較小故此壓強較小。下空空氣密度大,單位體積內空氣質量較大,故此壓強較大。

所以垂直方向上的壓強一般是下空大於上空。我們一般不會這樣去比較,所比較的高低壓是指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高低壓。

設定練習,強調同一水平面的高低壓及其判斷。

內容三、觀察實驗並記錄。形成初步的熱力環流模型

1、實驗用材:打火機,紙片

2、實驗步驟:(1)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放置一塊鐵板,再在鐵板上放置一小堆紙,並用火柴點燃。

(2)注間觀察紙片和灰燼顯示出的空氣流動路線,即紙片和灰燼從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從火堆四周下沉,然後又進入火堆。

3、實驗結論:通過本實驗,可以證明由於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了空氣的環流運動,即熱力環流。

次過程用多媒體展示,並同時進行壓強方面的變化展示。

強調熱力環流的步驟及原理。並配以練習。

練習一、等壓線的彎曲判斷2題。

練習二、城郊風,強調近地面冷熱的判斷為做題突破點

練習三、海陸風,強調近地面冷熱的判斷為做題突破點

練習四、山谷風,同上

內容四、結合上述內容,談談如何在生活中具體去運用所學知識來指導我們分析一些地理現象。

1利用城郊風判斷工廠與城區的位置關係。

2利用海陸風判斷圖片所示內容正確與否。

等等

內容五、繪製熱力環流圖。

分析歸納熱力環流的過程。

(三)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