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推薦】《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釋出於: / 人氣:1.62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

《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1

(一)利用課件,激趣匯入

利用凌波多媒體網路教室,讓學生欣賞已製作好的“可愛的大熊貓”作品,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樂趣,從而為匯入本課所學內容奠定基礎。

師播放課件,學生欣賞。

師:同學們所看到的幻燈片中,有哪些元素呢?

生:文字、圖片。

師:在幻燈片中插入了圖片有什麼效果?

生:。。。。。。

師:今天,我們學習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並對圖片格式進行簡單設定。(板書:第2課可愛的大熊貓)

(二)新授

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教師從旁引導為輔助,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所學內容

1、學習插入圖片的方法: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上的資料,掌握插入圖片的方法,然後再讓同學來講一講,達到全班同學掌握的目的。

師:首先我們啟動Powerpoint,選擇“檔案”選單中的“開啟”命令,找到我們上節課儲存的簡報“國寶大熊貓”。插入一張“新幻燈片”後,自己試著在本地磁碟D中選擇一張喜歡的大熊貓圖片插入到Powerpoint中,看看誰最聰明?

生:(大家嘗試操作)

師:操作成功的同學幫幫旁邊的同學

師:誰願意到前面來試一試?

生:(單獨邊講解邊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2、改變圖片大小的方法:此知識點較為簡單,採用播放教學課件,從而讓同學們自己試著放大或縮小圖片,讓學生掌握此內容。

師播放製作好的編輯圖片的課件,讓同學們自己領悟操作要領。

師:首先,選擇一張圖片,在上面的八個圓圈就是八個控制點,把滑鼠放在上邊成雙向箭頭的時候,同學們就可以根據需要來縮放我們的圖片了。

生:操作練習。

3、旋轉圖片的方法:大熊貓為了感謝大家對它的關愛,它想給大家表演擺姿勢的節目。通過教師演示操作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旋轉圖片的方法。

師(演示操作旋轉圖片的方法,請學生認真觀察)

師:你學會了嗎?讓你的“大熊貓”也來表演表演吧!

生:(嘗試操作)

(對於本課內容,我採用了讓學生閱讀教材、觀看課件自學,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以及由教師演示、同學演示操作等多種教學方式,希望同學們能夠興趣盎然的投入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主活動及作品展示

讓學生用所學到的改變圖片大小及旋轉圖片的方法,將自己的“國寶大熊貓”簡報的圖片進行調整,力求達到更好的效果展示學生的作品,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被人認同及成功的喜悅。

《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2

今天,帶著孩子們學習了第十一課《可愛的大熊貓》,課文用五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貌、吃食過程、喝水過程,性情溫和的大熊貓也有淘氣的時候,大熊貓的逗人喜愛這幾個方面表現出了它的可愛。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對大熊貓非常喜愛,也被它的可愛深深地感染了。

☆一課時反思☆

在一課時的學習中,我關注了孩子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每個自然段段意的概括這兩個方面。因為在課前佈置的預習作業中,我比較重視孩子課前對本課生字詞語的自我熟悉的過程,大膽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對字詞有了較深刻的學習印象,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主學習字詞的能力,更突出了中段語文字詞學習的特點。

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過程中,最開始鼓勵孩子大膽發言,積極思考。可是,我發現孩子們都僅僅只是抓住了課文內容中的一些十分分散的點。於是,我引導孩子從課題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本科課題是“可愛的大熊貓”,那麼全篇正是從這“可愛”二字入手,來進行具體描寫的。在這樣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一個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個別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中就已經顯現出來了。這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在今後的總結課文主要內容的過程中,運用關注課題這一方法,成為他們攻克主要內容難概括的一大途徑。

概括段落大意的過程中,我主要引導孩子們尋找的是每段的中心句,讓孩子學會用中心句來概括整段的段落大意。而概括段意也正是中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難點。用找中心句這樣的方法來為孩子搭好一個階梯,相信孩子們會在語文學習中尋找到更多的樂趣。

☆二課時教學反思☆

二課時的學習中,我要求孩子掌握一個學習重點是:學會課文中具體描寫的方法。(主要包括詞語的搭配、一件事情過程的詳細描寫)可是,直接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喊學生直接到課文中去找具體描寫之處,不僅學生找不出來,可能更多的孩子並不明白到底什麼叫具體描寫。所以老師就應該帶著孩子深入文字去找,一但孩子把課文中的例子弄清楚了,那麼具體描寫是什麼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課文學習中,我的選擇重點是課文的2、3自然段。如:2自然段主要寫了大熊貓吃箭竹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我引導孩子進行不同句段的對比(即省略掉其中一部分文字,請孩子結合進行對比,體會把句子寫具體的好處)通過對比與感悟,孩子發現了具體描寫就是運用各種優美的詞句,把一個原本簡短的句子擴充套件成內容充實的句子。他們還在具體描寫的內容中找到了描寫一件事情的過程所運用到的詞語“先……再……然後……”

順勢而導,我乘機把他們平時的習作範例拿到課堂上進行對比。指出他們平時在習作中最容易出現的不能具體描寫的問題,在課文的學習中得到了及時的糾正。

一節課下來,雖然課堂上沒有那種看似繁華而喧鬧的場景,擁有孩子們興奮的呼喊聲和笑聲。可是,我看到我的孩子們都在積極舉手發言,簡單的,困難的問題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答,我的心裡充滿了溫暖。心中感慨:語文學習課堂中,老師真的不要太過強求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必須達到自己預期的情況,要知道我們在自己心中構建的課堂永遠是美好的,可是在課堂中關注最真實的情況才是老師應該做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及時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只要每個孩子真正學到了知識和方法,我認為就足夠了。

《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3

一、本課的總體設想

星期四上午第一節,我上了《可愛的大熊貓》這一課,它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西師大版)的一篇略讀課文,位於第二單元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怎麼教?如何確定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想,既然有“略讀課文”以及“自讀園地”中的自讀課文,那麼它們的教法一定與精讀課文是有區別的。我以上連續教了幾年低年級,這次也是第一次認真考慮“略讀課文的教法”這個問題。

我的思考是這樣的:

1.本冊教材有“略讀課文”和“自讀園地”的安排,其編排意圖是出自這樣的考慮:在自主獨立的閱讀中,把之前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得以潛移默化的運用。

本篇課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體現大熊貓的可愛,內容淺顯易懂。“總—分—總”的結構在本課之前的《家鄉的紅橘》等課文中都有學習。做為略讀課文,我認為可不必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因此,我沒有采取按照傳統的以本文“總—分—總”的寫作特點進行教學的做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對於一篇課文,確定“教什麼”、“怎麼教”、“何目標”,還是要審慎一些的。

2.結合教材編排,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語文要素的訓練上,主要抓住兩點:一是理解詞語的表達作用,二是重點句段的賞析,即大熊貓吃食、喝水的語句。

這個重點同時又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因為,對於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同學來說,無論是“詞語的表達作用”還是“重點句段賞析”,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綜上所述,本節課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紮紮實實落實“勾畫描寫大熊貓吃食、喝水特點的語句”“體會加點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這兩個語文知識能力訓練的點(即語文要素)。對剛升入三年級的同學來說,這既是本節課的重點,更是本節課的難點。

實際上課的過程是:

①從“每週一詩·馬詩”匯入新課。

②自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大意。

③藉助拼音認讀部分生詞,鞏固拼讀的能力。同時起到對生詞讀音的自查和正音作用。

④重點句段賞析:大熊貓吃箭竹、喝水的語句。

⑤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⑥課堂小結。

二、本課教學過程的回顧與分析(草稿)

1.課堂匯入。我班正在誦讀的“每週一詩·馬詩”中有“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的詩句,體現了詩人期望獲得成功的心態。在誦讀了這首詩之後,激勵學生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本節課的教學中去。

2. 自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大意。考慮到本課內容淺顯易懂,以及略讀課文的特點,所以這個步驟只是“蜻蜓點水”的一帶而過。

3. 藉助拼音認讀部分生詞,鞏固拼讀的能力。這個步驟可以引導學生對生詞讀音進行自查和正音。

4. 重點句段賞析:大熊貓吃箭竹、喝水的語句;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對三年級同學來說更是難點。

這個地方的能力訓練,一是閱讀、提取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出描寫大熊貓吃食、喝水的動作的語句。自己勾畫,然後請同學們充分發表意見,最後把相關語句確定下來。然後是找出表示“吃箭竹”的先後順序的詞語,問題一出來,學生經過了一個迷惘、猜測的過程,終於,還是有聰明的同學果斷喊出了第一個:“先!”,這一下點燃了全班的激情,同學們爭先恐後的把剩下的幾個說出來了。表示“吃”的動作,這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然後,安排學生讀一讀並且嘗試背誦,這是“語言的.積累”。其實在上課之前最後修改的教案中,這個環節之後是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小動物的某個動作。但是考慮到還有“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這項教學內容,所以就臨機把“小練筆”給放棄了。

現在想來,這個放棄才是本節課的一大敗筆。如果保留“小練筆”而放棄了“體會加點詞的表達作用”,那麼這樣的選擇才是合理的。

《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4

教學《可愛的大熊貓》,考慮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因此,教學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哪些小朋友見過大熊貓?你能說說嗎?”孩子們很樂意向別人介紹自己見過的大熊貓,這樣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熊貓的初步感知,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此基礎上,我又把從網上搜集的熊貓圖片展示給孩子們看,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熊貓是什麼樣?他在幹什麼?”孩子們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思維極其活躍,更為有意思的是,一個孩子居然站起來對我說:“老師,快把門關上,別讓大熊貓跑了。”關心之情溢於言表。

課本是我們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資源,但只用課本的有限資源上課,那我們的孩子將會是出自工程師手中的若干個完全相同的零件,毫無個性可言。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很多,可以繼續挖掘課本資源,可以利用生活這個大資源,也可以利用我們學生這個活生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對於挖掘學生自身資源,我感觸很深。《大熊貓》是一篇介紹動物的文章。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為這篇課文注入“誘人”的色彩呢?描寫大熊貓樣子的一段,我讓學生結合著自己的身體,邊讀邊表演:“身體胖乎乎的”,有的學生滑稽地張開雙臂,左搖右晃;“尾巴很短”,幾個調皮的學生把屁股撅得老高,用小拳頭來充當短尾巴;“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幾個機靈的學生搖頭晃腦,身體慢騰騰地擺動,用自己的白眼、黑眼來表示顏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學生將自己的兩隻小手擺到了同桌同學的頭上;“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半握著兩隻小手遮到眼睛上。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積極參與,而且使學生們在快樂的表演中,記住了大熊貓的樣子,為課後“描畫大熊貓樣子”的練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讓學生們讀出了熊貓可愛的語氣。整個教學過程從毫無生氣到生機勃勃,從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斕,這無疑都是孩子們用自身資源來創造的,因為有了他們的表演,課堂增添了活力;因為有了他們的動作,為課本注入了血液。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