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關於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彙總八篇

欄目: 大學聯考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3.1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

探索自然,讓你認清自然美的本質。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任何一個細節之處都有可能孕育著美,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著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處於洪水或大火中的螞蟻是如何逃生的?它們聚成一個球,越過水流與裂(烈)火,最外層的螞蟻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全集體,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嗎?你可曾知道,凶惡的鄂(鱷)魚也會有溫柔的一面,安靜張大嘴巴讓千禧鳥覓食,這難道不是一種和諧之美嗎?你可曾知道蘋果梨藏著五角星,海底深處也會有著頑強的海星,海豚會不顧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裡也許蘊藏著另一個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於探索,你便會發現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心靈,讓你認清心靈美的本質。浮華的世界,我該去何方?朝山謁水,扣經問史,回答是的聲音說:“看一看你自己的心靈吧!”靜下心來探索,我的心裡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決心,我的心裡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與傲岸。這些,難道不是心靈的美嗎?哦,我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跟著自己的內心,用心靈去探索、去發現。

無奈吾心已塵覆,隨那流水入西天。

不記何時拂過你的笑臉,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你說要離我而去,因為這不是屬於你的春天。說後轉身踱去,瞬間化成雲煙,只留我在那蝶擾蟲鳴的地點,流淚問你:時間,何時再能見面?

時間在流逝。春,匆匆路過,未帶一袖清風,未留一抹雲煙。像童時河邊玩耍,踩在沙灘的腳丫轉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隨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跡回眸間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邊嬉戲,留在水面的漣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憶一夜變成空白,一絲不留的隨時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喚不回。

春天,希望仍在,雖然歲暮陰陽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雖然門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實仍在,雖然一蓑煙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雖然天涯霜雪霽寒宵。沒有什麼離開,雖然時光很快;沒有什麼不在,雖然流水逝去很快。該做的不是閒梳妝,獨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傷,而應趁豔陽,霸佔山頭,開懷暢飲,放聲歌唱!

是的,既然冷眉轉身對,不如吾笑轉身回,就算難捨時光戀,總得竭力一生追!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

所謂“故鄉”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裡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為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著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遊子,人至中年後,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為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於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於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於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複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迴圈,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著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著,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後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著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著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3

往年因分數過於集中而造成的大學聯考作文啤酒肚現象今年被瘦身。記者昨天獲悉,本市大學聯考語文試卷到昨天已總體閱完。伴隨今年作文評卷檔次的調整,今年作文成績區分度更為合理,不僅平均分略有提高,55分以上的高分作文也明顯增加,其中滿分作文接近30篇,多於去年的20篇左右。

考生作文拿到滿分的確很不容易。語文閱卷專家介紹,作文拿到滿分60分,需要兩位背靠背的閱卷老師同時給出60分,如果一人給60分,另一人給59分,考生作文的得分將按59.5分來計。滿分作文給得比較審慎,可給可不給的作文肯定拿不到滿分。

雖然今年大學聯考生比去年減少4000來人,但高分作文的數量反而比去年多,無論是50分以上的一類文、55分以上的高分作文,還是60分的滿分作文,都比去年有所增加。除了滿分作文,今年大學聯考還出現了不少59分的超高分作文。專家分析,這既和考生表現不錯有關,也和今年大學聯考作文件次調整有關。

據瞭解,相比去年,今年作文評卷不設習慣的36分及格線,調整了一類文到四類文的起評分,如一類文起評從往年的55分調至50分,以便作文成績拉開檔次,避免因過於集中在41分到42分之間造成擁堵。

今年作文成績區分度體現得更明顯,有利於學生拉開檔次。部分閱卷老師表示,雖然40分左右的中部難免比較大,但擁堵情況有所改善,分數分佈狀況更加合理和開放,便於大學聯考選拔人才的需要。

據介紹,今年大學聯考作文成績分佈比過去更均勻,作文平均成績也比去年穩中有升,為42分左右。有專家表示,考慮到語文試卷總體得分狀況,預計今年語文平均成績約為100分,比去年略有下降,在難度把握上更加適當。

專家表示,今年大學聯考出現了不少滿分作文,也有極少數空白卷零分作文,但並沒有出現令人感到怪異的另類作文。北京大學聯考作文的命題和答題近年來都體現了穩健風格。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4

挈竹榼以逸緻兮,披鶴氅而登臺,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攬清風以盈袖兮,樂語文而開懷。

樂語文也,勝景每覽,好懷常開。

若夫春也,初雷數聲,殘冰幾塊;近郊紫紅,遠山青黛;飛絮競逐,遊絲相賽;粉蝶戀花,黃蛺繞菜;簾外燕舞堪憐,柳底鶯穿可愛;鳥鳴春眠不覺,花落未掃猶在。

夏也,朝雨迷濛,暮雲靉靆;葉浮飄萍,波翻細麥;淺澗水靈,深林天籟;東海濤驚,北澤浪駭;芰荷覆水景緻,牛鷺留人風采;西園草盛徑迷,南嶺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雲梨白;薄霧可織,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涼槐;靜菊獨傲,過雁相排;丹楓爛漫之極,白鶴野閒之太;碧落爽朗無雲,銀河澄瑩如帶。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蘇幕密遮,紅櫻輕擺;寒燭影煌,暖日杳靄;絲竹冬丁,舟橈欸乃;翠竹環繞地閣,臘梅暗發山脈;涼風遍地驟馳,瑞雪漫天撲蓋。

語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養人之態。

語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後之宅;高朋座滿,雅客常來;美韻眾和,佳釀頻釃;歌闌箸落,宴罷冠歪。

語文者,如同窗舊交,忘機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氣概;可與登楚岫,渡秦淮,遊閬苑,醉蓬萊,攀絕壁之青松,撫窮鄉之古柏;指杏酒以約沽,臨陂路而議買。

語文者,如綺閣綠眉,雕樓青睞,霧寰杏眼,雲鬢桃腮;可與之泛舟江南,繫馬河外;盡歷三湘,遍遊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邊塞。

無語文也,則競夜無眠,終宵多hài(這個字打不出,豎心旁加“亥”,《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字,釋為:〈書〉形痛苦;愁苦。)。

苔痕侵壁隱憂,蛛網掛簷叵耐,盡懷低落之情,更無高馳之態,若抑鬱於前失,如唏噓於新敗,顧瘦影以自憐,遣愁懷而無賴。

以至傷途窮而路末,怨時蹇而命乖,向牆隅以流涕,聞畫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幾載?每登高臨遠,觀雲望海,必曰:“不登象ya牙之塔,何愛雞肋之才?不付此生語文,何惜數尺病骸?”

故出師訪友,夜坐書齋;遺策常求,古書每猜;閱文沉醉,讀詩盡呆;眼澀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誦心惟不怠。

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緻,可遣懷,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緻,可開懷。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5

標準,你為何如此重要?

當我們拿著滿分試卷回家後,家長的親吻源源不斷;但當拿到一張不及格試卷時,得到的只是一個巴掌。然而我滿心歡喜拿著差兩分就滿分試卷回家時結果卻跟不及格試卷結果一樣。心裡不禁生出一個疑問:標準,你真的如此重要嗎?

我想說:不!

不可否認,我們都想要一個達到標準的試卷,對於家長們來說便更是如此。然而,一張達到標準的試卷就能說明我們真的全部理解了知識,全都掌握了知識嗎?誠然,或許家長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確實是每一個父母都的心理,但是,達到了一個標準便是親吻,低於這個標準便是巴掌的行為真的合理嗎?難道一張98分的試卷不及一張61分的及格卷。只因98分沒有得到滿分這個標準便是巴掌,只因61分滿足了及格這個標準便親吻。那我們學生以後要怎麼做呢?

若家長堅持這種做法,那學生會不會在發現自己不能達到滿分而只能達到高分,卻想得到家長們的表揚,選擇放棄高分而只是達到及格呢?那以後的學生是不是隻會安於現狀,達到及格便可。因為高分還不如一個及格標準,所以學生們會不斷安於現狀止步不前,不會想取得高分,那有些知識便不再去理會。我想這並不是家長們的初衷。所以,標準也沒有如此重要。

正如當代詩人郭小川說:“但願每次回憶,都對生活不感負疚。”希望家長們也明白,標準不能衡量一切,因而,有時我們也大可不必太注重標準,讓我們對生活不感負疚,就像麥克阿瑟所言:“當生活都用標準來衡量時,那社會便不再有溫情和喜悅。”對啊,標準確實可以衡量一些東西,但它只是一個標誌性的東西,並不能代表一切。錢鍾書在美國留學期間,他的導師並不用標準考試成績來衡量一個人的付出而是結合他平時的表現綜合思考。便對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定論,學生也會不斷努力向前奮進。因此,錢鍾書一生最敬佩的人便是他的導師,因而錢鍾書取得如此的成就也受其影響。試想一下,倘若這位導師也想漫畫中的家長般,如此注重一個標準,結果又會如何?還會有如此成就的錢鍾書嗎?他還會成為錢鍾書最敬佩的人嗎?

危害如此,痛心也在此。

反觀當下,多少人追名逐利,只為一紙文憑和所謂的標準,爭得頭破血流,最後也一無所獲。為何不把標準看淡些,正如汪國真所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這紅塵,太汙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把標準看淡些,然後去追逐詩意和遠方,不留負疚。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6

語文這個名詞翻譯一下就是語言的文化,語文一般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下面聽課,但課並不一定要這麼上。生活處處有語文,在自己的探索學習的過程中,也上了一節語文課。

有一次,老師讓我們交換語言的魅力,老師並沒有帶我們上課,但是我們已經上了一節語文課。那節課,我們討論的內容如下:

在人類科技快速發展中,我們的語文知識的總量,也在迅速發展。在電視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有意思的廣告語,那一條又一條的廣告語,就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有的廣告商為了自己的產品銷量更高,絞盡腦汁的想讓廣告語更有吸引力;比如:蚊香廣告——默默無“蚊”,淋浴頭廣告——隨心所“浴”,電動車廣告——“騎”樂無窮……這些廣告語是通過把成語中的字換成那個字的諧音字形成的,有的人認為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這玷汙了祖國的文化,還會誤導孩子;但有的人認為這樣做沒關係,還能做反面教材。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關係,因為這都體現了語言的魅力所在。

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地方方言,那些方言,體現了那個地域的文化色彩,我的家鄉在宣城,這裡的方言十分有趣,例如:昨個兒——昨天,更照——今天,明個兒——明天,不犯足——不可能……有的人反對我們有的時候用方言,其實我們是說著玩;有的人甚至寫出這樣的廣告詞:外語是可貴,方言價更高;學了普通話,兩者皆可拋。其實他們不必這樣做,每個地域的方言體現了每個地域的文化色彩,而這些美妙的色彩為語文這張圖畫添加了精彩的一筆。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是在於我們是否善於發現它們。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7

我有多想,能像徐志摩一般,撐一支長篙,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我有多想,能像易安一樣,詠出“死亦為鬼雄”的壯語,一騁豪邁之情。

我有多想,能像沈從文先生那樣,將靈秀展示給讀者。

我又多麼想,能像魯迅先生那般,以筆為矛,直刺人間的不平。

這些都只是埋在心中的愛戀,因為我知道,這都離不開學好語文,可語文,我想說愛你,可真不容易啊!

不是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那為什麼在學語文時,我們就不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呢?而要把我們列到一千零一個上呢?語文考試時的現代文閱讀理解題為什麼總有標準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不能那樣理解?我們像園丁修過的花木,一個個都修圓了。還有什麼個性可張揚,還有什麼特長可發揮?語文老師耐心地教我們解題步驟,教我們答題技巧,還有那麼多妙招、怪招、金點子、鬼點子,這不就是為了套那個標準答案嗎?學會這種套標準答案的技巧,就學好了語文嗎?我甚為不解。

我始終堅持筆隨心動,我享受美文給我帶來的快樂,我更願意自由自在地在自己想象的藍天裡飛翔。我是風,帶著自己的思考,飛出了老師的條條框框。但這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我如此深沉地愛著你,語文,可是打滿紅叉叉的試卷,讓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尷尬之中。語文,我想說愛你,真不容易。

儘管語文是我的最愛,但每到考試,語文就成了我的最怕。參加數理化外語的考試,我像一名勇士衝上了戰場,有一種立功的衝動,殺敵的快感。可一到考語文,就像鐵錘砸在棉包上--心裡七上八下,真不知那刁鑽佔怪的標準答案,我能不能套得上。真是要禱告上蒼,阿門。

錢鍾書說:“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很好,為什麼要去看下蛋的母雞?”我想說:“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很好,為什麼偏要讓人人都說好得一樣?”難道語文真是這麼舊事嗎?還是我們的語文教學,語文考試真該改一改了?

語文,什麼時候能讓我們說,愛你很容易呢?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8

《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文化亦然。充滿變數的時代中,如何護佑傳統文化之根?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變數之中,見微波而知暗湧,聞絃歌而知雅意,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方為智者之所為,更是優秀文化得以傳承的必然選擇。具有優秀基因的文化,當在變化之中有所堅守,更有面向環境的創新求解。

自強不息,創新求解傳承傳統。

詩詞歌賦似一脈清流,滋潤現代人的心靈。近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的熱播,還人們蒼白的生活以斑斕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懷疑論患者,認為所謂“文化熱”不過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為無厘頭病人,以看秀方式做臺下的“吃瓜群眾”。人們或懷疑或戲謔,卻忘了正是熱播節目的創新求解,讓詩意悄然重新進駐人們的生活,讓悠悠文墨在熱議中得以傳承。

與時俱進,重新定義傳統文化。

有人痛批當下的“漢字危機”是對母語情感的淡化,是資訊化時代的產物。然而我們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廢食。魏源雲:“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有機結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於天下”,從而傳播四方。《中國詩詞大會》的水舞臺、大螢幕意境展示,以現代科技還原古典意境;“搖一搖”、新媒體互動,搭建傳播平臺供文化驅馳。以現代科技之土壤護佑傳統文化之根,方能養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價值觀的多元、外來文化的入侵,難免使國人迷惘於光怪陸離之中,忘了去擁抱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與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風眠在水墨的清雅韻致中得到滋養,方能調和中西,打破畫種界限而真正融會貫通;潘天壽揮毫落筆強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現傳統文化的優秀狀態,與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讓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讓傳統文化被拖拽的踉蹌腳步恢復穩重,讓現代中國人不僅會敲擊鍵盤,也會揮毫潑墨;不僅有科學精神,也有人文理念。這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