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金剛經

金剛經是哪個朝代

欄目: 金剛經 / 釋出於: / 人氣:2.59W

《金剛經》於公元前994年間(約當中國周穆王時期),成書於古印度。是如來世尊釋迦牟尼在世時與長老須菩提等眾弟子的對話紀錄,由弟子阿難所記載。

《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金剛”,喻指般若如金剛一樣鋒利無比,能破除世間一切煩惱與偏見。“般若”是梵文音譯,意為“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絕對完全的大智慧”。“波羅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達解脫的彼岸。經題的意義,指以金剛一樣無堅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煩惱執著,超越生死而達到永恆安樂的歸宿。

《金剛經》的修行,就是教叫我們不執著。當然要做到不住,先要有般若正確觀念的`基礎,認識到世間的緣起、無自性、空、幻化有。因為我們對諸法有了如實的觀察,自然就不容易被世間的假相所迷惑。因而本經告訴我們:在度生時,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能廣度無量眾生;佈施時,要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才能成就無限佈施;發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心,不住色身相,才能成就勝義發心;見如來時,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住色身相,才能見如來真身;修福德時,明瞭福德者,即非福德,不住福德相,方能成就無量福德;菩薩壯嚴國土,不住壯嚴國土相等。經曰:“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又曰:“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金剛經》與《心經》在思想上同一體系。經曰:“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又曰:“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叄藐叄菩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

Tags:朝代 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