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實用】世界遺產的作文3篇

欄目: 四年級上冊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1.6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界遺產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世界遺產的作文3篇

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1

一座城,一座神祕莫測的城,紅牆高聳、角樓巍峨,百姓不能踏入半步的城。它的記憶,只屬於皇帝。這就是故宮。

故宮,舊稱紫禁城。地處北京市中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906年),歷時14年建成。為明、清兩代帝王處理朝政,以及皇室成員居住、遊玩、奉神的地方,被視為“天地會合,陰陽交泰”之處。先後有24位皇帝(其中明朝14帝,清朝10帝)在此統治了中國近500年。它的總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樓閣8700多間。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走近故宮,滿目都是金黃的屋頂,硃紅的宮牆,在陽光的照耀下,黃色的琉璃瓦熠熠發光,閃爍著奪目的金光;原本暗紅色的高牆也明亮了起來。徜徉在故宮裡,彷彿置身於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活生生的歷史從這裡走了出來,古老的建築煥發了新的生機。到了傍晚,夕陽西下,朱門金釘,紅牆黃瓦,讓這座宮殿變得莊嚴,又充滿了神祕色彩。

故宮最美的時候,是在大雪過後。一場大雪,讓故宮沉寂了下來,一改往日的金碧輝煌,紅牆黃瓦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豔麗奪目,讓人看了忍不住要走進它,卻又不捨得破壞那份安寧。

大人們行走其中,會談論歷史的盛衰。而孩子們走進其中,大多都會被大殿屋簷上一些小獸所吸引,指指點點,嘰嘰喳喳地探究著小獸的來歷。其實這些小獸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琉璃屋簷獸。在古代,宮殿簷角上的神獸數量是由建築的規模和等級來決定的。一般以1、3、5、7、9這五個奇數為準。而太和殿在三個大殿中地位至尊,簷角安放了10個神獸,在古建築中是獨一無二,象徵著十全十美和至高無上。位於最前端的是騎鳳仙人,據說是齊湣王的化身。之後的這十個神獸依次為象徵帝王的龍,百鳥之王的鳳,勇猛威嚴的獅子,象徵忠勇吉祥的海馬,象徵尊貴的天馬,能夠防災滅火的押魚,護佑平安的狻猊,象徵公正的獬豸,寓意除禍滅災的鬥牛和能夠降魔庇災的行什,它們都無比威嚴。在統治者的心目中,它們會和他一起鎮守江山,反映了統治者祈求天助的心願和皇權的至高無上。

閉館的時間到了,工作人員推動厚重的城門,隨之就會聽到一個沉重的聲音,那聲音如此厚重,似乎在訴說故宮幾度榮光幾度蒙塵的歷史。逛故宮,就如同翻閱一本歷史書,展現了宮廷文化以及民族的信仰與審美,也再現了帝王之家的日常生活。其中還有更多故事,等待我們挖掘和探索。

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2

西遞古村,悠悠古鎮,呈現著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去年暑假,我參加了爸爸商會組織的“追根溯源覓鄉音”活動。遊走在現實與歷史、繁華與古樸之中,我認識了西遞,領略了西遞文化。

“西遞”坐落在安徽黟縣東南部,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這裡有著樸素淡雅的人居環境和深遠的歷史文化傳承。

西遞古村歷史悠久。西遞村從北宋年間就存在了,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驛站而得名。這裡所有的古建築都為木結構,各種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徽派三雕上的花紋精細到彷彿只要一捏就會斷,線條優美的讓人不忍去觸碰,歷經千年,它們依然流暢圓潤。

西遞古人充滿智慧。西遞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沿著青石板路走向古村深處,你會發現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灰牆黛瓦的五疊式馬頭牆,遊走其間,彷彿進入了一副韻味有致、樸素淡雅水墨畫。庭院曲折悠遠,頗讓人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慨。當時正是酷暑七月,我卻一點沒有悶熱感,是開了空調了嗎?環顧四周,連個空調的影子都沒有。導遊告訴我:“古代沒空調、電扇,西遞人都是通過房屋的巧妙建造和水迴圈系統來保持屋內冬暖夏涼的。”聽完,我不由得暗暗佩服起古人的智慧。

西遞文化孝為先。西遞還有古徽州代表性的.建築祠堂。“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西遞村胡姓集居,跨入胡氏祠堂,一副對聯映入眼簾。千百年來,西遞人一直把“孝”列為人倫之首。經歷了無數的風雨變幻,屹立的祠堂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西遞的建築美、環境美,更多的是西遞人的勤勞智慧和悠悠的歷史文化傳承。

悠悠西遞,是我的根、是我的源麼?儘管在這裡我沒有覓到鄉音,但我希望這裡就是我的根、就是我的源。

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3

我從小就愛讀歷史故事,當讀到關於西安兵馬俑時,我歎為觀止。曾經的法國總統希拉剋說過:不看秦傭,不算真正到過中國,我的心早就飛去兵馬俑有無數次了。

去年的暑假,我終於去了我夢寐以求的“聖地”西安兵馬俑了。兵馬俑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那次,我們跟著導遊一進去,人山人海,我們朝著一號坑走去,兵馬俑遺址到至今,已經挖出了三號坑,其兵馬俑不計其數。據導遊所說一號坑的發現約於1974年3月,其東端排列著全身穿戰袍的戰士俑,約有210人,其餘每排68人,前後、左右成行共計204人,組成方陣的後衛。

接著,我們又向著二號坑走去。二號坑是1976年4月至5月間被發現的。是我覺得最最特殊的一個坑,因其坑是呈曲尺形的。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它是三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是按前弩兵俑,約有60個。中蹲跪式弩兵俑約160個,後為馬車組約有8個,上有許多步馬俑。在聽導遊講解關於二號坑的簡介時,我腦海出現了一副秦始皇爭霸天下的畫面。

我們繼續跟著導遊去三號坑。已經在太陽下晒了有一個上午了,我早已滿頭大汗、筋皮力盡,可爸爸卻說:“再堅持一下,畢竟人都來了就再堅持一下吧!”我只好硬撐著往前走。到了三號坑,導遊停下腳步對我們講:三號坑於1976年5月11日發掘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積約為520平方米,整體呈凹字形。三號坑出土文物較多,比如一把千年不腐的寶劍,但其兵馬俑只有60多件。

據說曾經到項羽在坑裡焚燒,拿走了很多兵器。兵馬俑從身份上來區分,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軍吏,一類是士兵,士兵和軍吏都有低階、中級、高階之分。俑坑中最多的俑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持青銅兵器,如弓、弩、箭鏈、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綵線挽成的結穗。

導遊又給我們說:兵馬俑的製作者們都是秦帝國社會下層的一批陶工們,據說秦始皇下令如果這些陶工們做的兵馬俑們缺條腿和缺點什麼器官的話,就把這些做陶土的人相對應的器官割掉。這會不會太殘忍了?我想,萬一是缺了頭呢?那不是人命都沒了!

導遊在出來的時候給我們講,其實做一個兵馬俑需要很多的步驟的,首先用泥來塑形,再在基礎上打磨。在將陰乾後的陶俑在陰乾的地方晒乾再拿去焙燒。

勞累了一個上午的我終於可以離開這兒了,不過我還是非常喜歡兵馬俑,因為它們壯觀,因為它們巨集偉,因為它們象徵著我們千千萬萬個炎黃子孫,我愛他們,也不僅因為它壯觀、巨集偉、而是因為它是我心目中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