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学常识 简历 公文文书 文学名著 实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热点话题作文
当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栏目: 教学设计 / 发布于: / 人气:5.04K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全日制高级中学,学生原初中地理的学习乃至高中其他文科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存在较多的问题高一新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还不是十分好,要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必须掌握物理学习中有关“大气受热不同对气压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常言道:“牵牛要牵牛鼻子。”要突破教学难点,就要抓住关键,搞好关键知识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和例子的分析来理解“热力环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用物理知识来理解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气温、气压的关系,又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气温、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教材的编写明显是建立在初中物理之上的,且是建立在对气温与气压关系已掌握的基础上的。教材没有解释空气受热就上升、冷却要下沉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新教材,对热力环流的描述不到二百字,文字基本是对结论的阐述。上课时如不把温度与空气运动方向的关系;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给学生讲透,学生学的过程就会云里雾里。

(三)、设计理念

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过程和方法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自主学习或是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六)、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热力环流、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问题引入

【创设情境】:介绍生活中的事例:(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入本知识点的教学。)

多媒体展示现象,说明原理。

家里空调夏季制冷时平吹,冬季制热时向下吹。这样屋子制冷均匀,制热也均匀。此现象说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

过渡:空气因冷热不均导致其垂直运动。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

(二)课堂内容学习

内容一、复习大气的保温作用相关知识。引出地面的冷热不均。

其下垫面性质因形状、物理性质、海拔高低等原因导致其接受太阳辐射后升温不同,而温度的差异就引起了我们本节所学内容----大气的运动。

我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大气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热力环流。

内容二、回顾初中学习的大气压强相关知识

根据不同高度的压强情况来说明垂直方向上,上空空气密度稀薄,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较小故此压强较小。下空空气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较大,故此压强较大。

所以垂直方向上的压强一般是下空大于上空。我们一般不会这样去比较,所比较的高低压是指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高低压。

设置练习,强调同一水平面的高低压及其判断。

内容三、观察实验并记录。形成初步的热力环流模型

1、实验用材:打火机,纸片

2、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间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即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次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并同时进行压强方面的变化展示。

强调热力环流的步骤及原理。并配以练习。

练习一、等压线的弯曲判断2题。

练习二、城郊风,强调近地面冷热的判断为做题突破点

练习三、海陆风,强调近地面冷热的判断为做题突破点

练习四、山谷风,同上

内容四、结合上述内容,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具体去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我们分析一些地理现象。

1利用城郊风判断工厂与城区的位置关系。

2利用海陆风判断图片所示内容正确与否。

等等

内容五、绘制热力环流图。

分析归纳热力环流的过程。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