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900字作文

【推薦】元宵節的作文900字集合七篇

欄目: 9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元宵節的作文900字集合七篇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在我國古代,特別是宋代,元宵是一個大節,從廟堂朝廷到鄉間裏野,從皇親國戚到黎民百姓,從文人士子到販夫走卒,舉國同慶,萬民同樂,盡興遊冶,通宵達旦。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元宵》中説道,正月十五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但見一輪明月掛高空,萬盞花燈照眼紅;街上行人如潮湧,魚燈隊隊賽游龍。在《青玉案·元夕》一詞中,辛棄疾將元宵節燈綵的盛況描繪得如夢如幻: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仁宗天聖五年,蔡襄鎮守福州。元宵節這天,為了湊場面、趕熱鬧,他下令民間每家點燈七盞。當地文人陳烈聽説後非常氣憤,特意製作了一盞丈餘長的大燈,並在上面大筆寫道: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貧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風流太守知不知,猶恨笙歌無妙曲。蔡襄看了內心不免慚愧,立馬取消了這一加重貧民負擔的舉措。蔡君謨為人正直、忠厚,罷燈事件符合他主政勤廉的操守,去世時,被追贈為禮部侍郎,諡號忠。

蔡襄從善如流,慨然接受民間輿論監督的做法值得稱道,但也有的官員並不這樣看問題。宋郊與宋祁,是宋仁宗天聖二年的同科進士,世稱“兄弟雙狀元”。宋郊因被仁宗賜名為庠,故以宋庠稱之。宋庠任宰相時,宋祁為翰林學士。一年元宵夜,宋庠在書房讀周易。聽説宋祁在家舉行夜宴,廳堂院落到處都裝扮雕飾華麗的彩燈,懷抱歌伎,通宵醉飲。第二天,宋庠派人傳話給宋祁,意思是説,你這樣窮奢極欲,難道忘了某年元宵節在某州州學讀書時吃鹹菜飯的事了嗎?宋祁笑對來人説,請你回去也告訴我那位宰相哥哥,知不知道那年元宵節在某州州學讀書時吃鹹菜飯糰的到底是為什麼?原來,這位以“紅杏枝頭春意鬧”佳句而聞名詞壇的“紅杏尚書”,刻苦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日後的物質享受。

宋祁是一個及時行樂的人,他在“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詞句之後,緊接着道出的是“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如果説他在元宵夜恣意享樂還只是個人行為,那麼隋煬帝楊廣在元宵夜極盡鋪張之能事,則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偉大,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大搞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大業六年正月,煬帝把各番國的首領邀集到洛陽,從十五日那天起,在端門街上安排了隆重的百戲演出,戲場周圍五千步範圍內,分佈着操演絲竹的樂工一萬八千餘人,奏起樂來,聲聞數十里。從黃昏到天明,燈火炫天耀地,持續鬧騰了一個月才撤掉,耗資幾萬?白銀。此後年年如此,不僅在文化活動上喜歡講排場,擺威風,在國家建設的其它方面,也是急功近利,濫用民力,以致國力枯竭,在位不到十五年便將一個好端端的大隋王朝給葬送了。(來源:鳳凰網)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就是元霄節。元霄節的習俗就是吃元宵、賞花燈。

吃完晚飯,我、婆婆和媽媽興致勃勃地一起去城市客廳看花燈。今年我比較節約,提着去年的“豬妹妹”出發了——這可是位“才女”,會指揮、會跳舞、會唱歌,只要打開開關她就樂個不停——扭着屁股、晃着腦袋、閉着眼睛,典型的自我陶醉式。

就這樣,我們一行來到了城市客廳,這裏早就擠滿了來看燈的人們,原本比較空曠的廣場上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聲鼎沸、川流不息!

這裏的燈真多!

先説動物類吧!今年的動物明星非“小老鼠”莫屬,有最可愛的“天使”老鼠——她們不停的揮動一雙閃亮的小翅膀,真想一個個精靈降落到人間;有最神氣的“帥哥”老鼠——開着寶馬,到處兜風!有最酷的老鼠——在廣場上滑滑板幾十圈頭不昏眼不花腿不抖的!有邊駕駛飛機邊吹着泡泡的浪漫老鼠!還有最可憐的老鼠,這是做“轎伕”的小老鼠,兩隻身材矮小的小老鼠呼哧呼哧地喘着氣,主人是一隻加菲貓,這隻肥貓,正坐在轎子裏呼呼大睡呢!兩個小老鼠敢怒不敢言,累壞了還得陪着笑臉,不過,我看那笑比哭還難看——累呀!都鼠年了,誰來救救俺們!……當然除了老鼠,像豬啦!羊啦!兔啦!雞啦!……都來了,廣場上彷彿成了動物的海洋!

動畫片的明星們也來了!多啦A夢來了,比卡丘來了,藍貓來了,連福娃也從北京趕來了!他們湊到一起,唱啊!跳啊!廣場上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也來了!和我的豬妹妹一起來了!我買了一瓶泡泡,邊吹邊看!我用力一吹,五顏六色的泡泡全都飛上了天!我抬頭看見她們越升越高——奇怪!在紫金大廈的上空還有好幾個泡泡,有紅的、黃的、綠的……這是我吹得嗎?

我發現在我的右邊圍了一羣人,我也擠了過去湊湊熱鬧!兩個叔叔正拿着一個黃口袋,旁邊還有一個阿姨手裏拿着一張紙在説着什麼!“他們在幹什麼?”我想問媽媽,但回頭看到媽媽也在目不轉睛地看呢!等等再説吧!

那兩位叔叔將黃口袋打開並把袋口朝下,“奇了怪了,從來都是口袋朝上裝東西,這是搞什麼名堂?”我更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

有一位叔叔把頭伸到袋口看了看,我乾脆蹲在了地上,我看見袋口被兩根鐵絲一橫一豎十字架着,再中心有一小塊黃色的半透明的正方體,那位一直在旁邊指揮的阿姨拿出一個打火機小心翼翼地把手伸進口袋——“呼!呼!”那個小正方體竟點着了,冒出耀眼的光芒!

口袋越來越大,漸漸地像一個球,兩位叔叔輕輕地託着這個球,突然,球竟晃晃悠悠的向天上飄去!

哦!My god!它飛起來了!真的飛起來了!天!

“這是孔明燈——”我這才猛然想起,“對!這是諸葛亮的孔明燈!”

我直到它升空才知道!慚愧慚愧!

我意識到,我剛才看到的紫金大廈上空的那些小泡泡的本來面目了!太可笑了!幼稚!……明天要上學,我戀戀不捨地離開城市客廳!

看花燈真有趣!明年真希望元霄節是星期五!

盼望着!明年的元霄節早一點到來!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咊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後,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後,我們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羣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我們走近廣場,哇!那裏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我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着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着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

今年的元宵真的讓人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今年寒假的一個下午,我們盛家社區又要舉行一年一次的慶元宵猜燈謎活動。我一聽到這個消息,興奮得一蹦三尺高,拉起媽媽連忙朝社區的活動場地奔赴而去。

社區的活動場地上早已熱鬧非凡,人頭攢動。瞧,到處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和密密麻麻的燈謎紙條。年老的,年少的,喧譁一片,濟濟一堂,像是在逛集市。

猜燈謎可是我的拿手絕活,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躍躍欲試了。如果猜中了還可以換取獎品呢!我今天可是有備而來的呢!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這樣一個謎面,“好像馬不是馬,如果要成藥,要得海里抓。”(打一動物)我稍加思索後就想到了“海馬”這個謎底。於是,媽媽馬上來到服務枱,順利換到了一份獎品。我信心倍增,接二連三地

又猜中了三個謎語,隨之,我們得到的獎品也越來越多,可把周圍的爺爺奶奶們羨慕壞了。

正當我樂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身旁有位頭髮蒼白的老奶奶,正在拽着一條謎面而冥思苦想,看着老奶奶兩手空空又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心想:一定是老奶奶猜不出了吧!

我轉身問她:“奶奶,讓我來看看,我知道的話就告訴你答案。”老奶奶一聽,可開心了,連聲説“謝謝”。這個謎語的謎面這樣寫道,“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駝什麼?車水馬龍。”(打一物)這個謎語還真是有點難,我絞盡腦汁,想了好一會兒,在媽媽的啟發下,我終於想到“橋”這個謎底。老奶奶根據我提供的答案,也歡歡喜喜地領到了獎品(一塊肥皂),她還一個勁兒地感謝我,站在那裏還誇我即聰明又心地善良,説得我羞紅了臉。

參加猜燈謎活動,是我在今年寒假裏經歷的一件既快樂又有意義的事情。我之所以快樂,不單是因為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換來的獎品,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助人為樂更快樂。

元宵節 逛燈會,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娛樂方式。昨天就是元宵節,晚上6:30,牛通社組織部分小記者去工人文化宮看花燈,猜燈謎。

一到工人文化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花燈了。其中就有我們牛通社小記者們親手製作的低碳花燈和有趣燈謎。這些花燈有玉兔燈,吉祥燈,福字燈,剪紙燈,應有盡有,雖然説不上巧奪天工,卻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凝聚着牛通社小記者們的心血,傳遞着小記者們的祝福。我還看到了童涵初哥哥製作的花燈,別看他人胖乎乎的,這雙手卻也是十分靈巧,做出來的花燈也是別有風味,讓我們非常驚訝。

我們還猜了燈謎。這些燈謎彙集了各方面的知識,還真有點難呢。大人們孩子們齊心協力,有的在獨自思考,有的在背誦唐詩,有的發短信詢問,有的上網查詢,恨不得十八般武藝都使出來,這時候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可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經過努力,我們終於猜出了一個又一個燈謎,蓋到了一些圖章,大家看着這些來之不易的圖章,高興極了。

活動結束了,抬頭望天空,一輪圓月若隱若現,大人們忍不住拿起相機按下快門,留下精彩畫面。元宵之夜,快樂無比。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今天,是2月14日,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就讓我來説一下元宵節的習俗和由來吧!

元宵節有幾大習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也就是湯圓,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

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可以油炸,代表着團團圓圓。2. 送花燈,“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 耍龍燈,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 舞獅子,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着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着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 猜燈謎,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還有各種習俗,我和爸爸媽媽今天也為了祝願我們一家人以後團團圓圓的,所以,我們一起圍在一張圓桌子上,一起吃着熱氣騰騰的湯圓。

我從媽媽那裏得知了元宵節的由來。它的由來是這樣的:傳説一:傳説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 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把這 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 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 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 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 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 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祝我們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閤家團圓。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7

正月十五的晚上,姑姑請我們去火鍋店,豐盛的晚餐擺滿了一桌,我們一家人共吃團圓飯。我對全家人在這難忘元宵夜,相聚在這裏,共度良宵的幸福之情難以言表。

吃過飯後,我們從火鍋店出來,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在路邊的空地上,有許多的小朋友在放煙火,五彩的火花不時從天空呼嘯劃過,或是從平地竄出,把元宵節的夜空裝扮的更加燦爛絢麗。

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縣城的廣場上,廣場上正在舉辦着燈展。這兒的燈真多啊!你瞧,各家店鋪門口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有紙的、紗的、玻璃的、塑料的……有的燈套着粉紅色的外套,有的燈穿着金色的褲子,有的燈披着淡藍色的披肩,有的還襯着變色的五彩衣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我們一家過得快快樂樂的。

聽媽媽講,傳説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裏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説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為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所以今晚媽媽“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着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湯圓要出鍋了。”我慶幸,還好湯圓沒煮破。大家高興地品嚐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媽媽給我打了一個一百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裏美滋滋的。

晚上七點左右,我們全家一起下樓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劉一凡,我倆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個最大的“金椰子”禮花,用香把禮花點着了,看見一朵朵美麗的“茶花”衝上天空綻放了,我和劉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個超大型的“飛毛腿”,只見那好似流星劃過天際,放射出五彩光芒,飛遠了。接着又放了手搖花、花籃、降落傘……

最後我們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發上看着元宵晚會,其樂融融的。

今天我學會了煮湯圓的常識,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樂。我夢想每天都是元宵節那該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節……

Tags:七篇 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