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的説課稿初中3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6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初中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説課稿初中3篇

説課稿初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係,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瞭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係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1. 這節課時在初中物理課程系統中的地位:歐姆定律(初中學習的是部分電路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係,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歐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中重點內容之一。

2. 這節課時的特點: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瞭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學表達式。

二、教學目標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認知目標: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能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 能力目標:學習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細緻、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聯繫歐姆定律的發現史,在教學中滲透鍥而不捨科學精神的教育。

三、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節課的重點為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並應用所歸納簡得出的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而難點就是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四、教學設計

(一)複習設疑,啟發探究慾望。

複習: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是什麼原因使電荷作定向移動的?

2、導體的電阻對流有什麼作用?

猜想:

1、既然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那麼導線中的電流與兩端的電壓有何關係呢?

2、既然電阻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那麼導體中的電流與它本身的電阻有何關係呢?

設疑:學生對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那麼這三個量究竟有什

樣的數量關係呢?點出本節課題"歐姆定律".

這樣通過簡單回顧、分析,使學生很快回憶起三個量的有關概念,通過猜想使學生對這三個量關係的研究產生了興趣,激發了求知慾望,並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節課。

(二)展開探究活動,深入研究實踐

1、預備知識:向學生介紹"控制變量法",即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關係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壓,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在研究電流與電阻關係時,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

2、同桌同學討論:根據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們學過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實驗方法有了進一步理解,而且,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過程:

①明確研究目的。

②確定研究的方法。

③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在對學生討論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老師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強調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

3、實驗:教材是通過演示實驗,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從而得出歐姆定律。雖然,這樣安排老師的主導作用能發揮得比較好,但演示實驗可見度不大,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主體作用不能很好發揮。另一方面,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具備做此實驗的基本技能。因此,本節課我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實驗,對歐姆定律有了感性認識。

4、各小組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三)交流探究成果,及時矯正

這一環節的操作要點,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其目的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反饋,對學生參與實驗態度和效果進行反饋,這一階段學生的認識將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學生的情感將在老師對學生參與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和各小組在班級中彙報情況中得到昇華。

具體做法:

1、各小組在老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數學處理,理解數學上"成正比關係"、"成反比關係"的意思。

2、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最後分析得到二個結論: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進一步引導得到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4、説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卻是指同一導體而言,即電流、電壓、電阻對應同一導體,而且具有同時性。

這樣做能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提高了學生實驗能力和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鞏固和反饋,知識遷移訓練

1、例題:一個電燈泡工作時的燈絲電阻是484Ω,如果電燈兩端的電壓是220V,求燈絲中通過的電流大小。

分析:本題已知的兩個量,電阻、電壓都是針對同一導體電燈燈絲而言的,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計算,但在解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的規範性,強調電流、電壓、電阻"同一段導體","同時性"等。

2、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同一導體"

五、作業設計

1、課後練習

編制兩類練習題目:一類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達到鞏固歐姆定律內容和表達式;另一類是瞭解在研究歐姆定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作用,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

2、作業:

(1)作業本作業鞏固性練習。

(2)討論題:怎樣用學過的知識和儀器,來測定一未知的電阻值,請説出實驗方案。使學生產生新的問題。 新的求知慾望。

説課稿初中 篇2

一、設計理念

堅持以“健康第一、學子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子的主體作用,培養學子的創新意識和自我鍛鍊意識,營造寬鬆愉悦的課堂氛圍,使學子主動獲取知識,創設學子主體的學本課堂,逐步學習和掌握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教材內容是耐久跑,其完整技術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衝刺等三個部分,其中途中跑包括直道和彎道。但由於跑的距離不同,所採用的技術也不同,而且還有全程跑的體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賽中戰術運用等,所以既要講究動作的實際結果,更要節省體力。對於耐力跑的各個技術過程,始終要貫徹:動作輕鬆、自然,幅度較小;重心高且平穩;跑的節奏感要強,跑速要控制,全程計劃分配體力,呼吸要有一定的節奏和深度。

耐久跑的鍛鍊價值在於能有效地發展學子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對培養學子克服困難,頑強拼博,積極進取和抗挫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情分析

我校初二段班級學子的耐力素質整體一般,且兩極差異較大,更有部分同學感到耐久跑枯燥乏味,又特別累,不願練習,學子中的本位主義比較突出,集體觀念、合作意識淡薄,自控能力差。如果僅僅是以枯燥的耐久跑作為課的主線部分,那麼很可能就會引起學子的反感和無趣的心理。根據以上情況,本單元結合學校特色,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結合耐久跑的基本技術的學習,創設了一節以《校園定向》為主題,以定向跑為主線,以耐久跑技術為載體的耐久跑課。通過歡樂、緊張、激情、有序的教學情境,激發學子對耐久跑的學習興趣,消除學子對耐久跑的畏懼心理,讓學子在快樂中學習,在遊戲中增長知識,在實踐中學會自我調控,在競爭中體會團結合作。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耐久跑教學,讓學子學會耐久跑的基本技術,並使之成為自己的愛好,從而提高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學子知道極點概念,初步瞭解自己的跑步呼吸節奏,知道定向耐久跑的樂趣積極參與練習,提高跑的耐力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子對耐久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子善於觀察、積極思考和自我評價能力,在相互學習中不斷培養學子的信心、耐心、樂於接納別人的意見,提高合作學意識,感受體育課的樂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途中跑中的呼吸節奏與跑步姿勢

難點:克服“極點”的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採用設置情景、講解示範、提示、設置疑問、分組練習、自評互評,自我監督等方法引導學子進行練習,音樂、文字提示,學習評價記錄夾等方法促進學子進行自主練習。

七、安全措施:

1、落實體育課堂常規,上課時一定告訴學子,不能帶尖鋭物品,如:小刀、鑰匙、胸針等。

2、加強學子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上課紀律。

3、嚴禁學子上課互相打鬧。

4、強調學子準備活動活動到位

説課稿初中 篇3

一、説教材

本單元説明文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為主題。學習重點是掌握説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典範的説明文,課文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並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也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説明的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既可以從中獲得對故宮的一般性瞭解,又可以增強我們對祖國的傳統建築藝術產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説明順序和文章的結構對我們學習、寫作説明文都具有指導性。所以這篇課文的學習掌握,對於學習本單元其它課文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但是,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而且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藉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後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説明文的空間順序。對於初二的學生來説,它的歷史地位已沒有必要詳細講解,至於它的建築風格我們又沒有專業的知識,所以在理清説明文的順序後,重點分析文章的5到8段。因為作者在取捨時,也是抓住了太和殿的重要性,對它進行了詳細的説明和描寫

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祖國傳統的建築藝術,瞭解故宮博物院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2、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

能力目標:

1、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説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説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説明文。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發揚民族創造精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1)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文章總體結構:總—分—總。

難點:(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説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説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説明文。

總之,學習完這篇課文,學生首先應該驚歎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精神,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其次讓學生理解説明文中的空間順序,為學生寫作説明文打好基礎;第三是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二、説教法: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閲讀,提醒學生注意方位詞的運用。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理清課文本的説明順序。理解本文有詳有略的寫作特色。

3、圖示法。利用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配合相關景物圖象,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遊覽路線。

4、延伸拓展法。標新立異,轉換立足點口頭介紹故宮,內化課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對空間順序這種説明方法的應用。讓學生當導遊,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説明順序、建築結構及佈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三、説學法:本節課主要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主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掌握文章按空間順序寫作的特點;合作學習主要是學生分組理解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探究學習設計了説話訓練:按照空間順序介紹我們的學校,要求重點突出,總説分説結合。

1。創設情景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有關故宮博物院的圖片,讓學生對故宮博物院先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2。誦讀訓練法:聽錄音並輕聲跟讀,使這篇課文就像一部風光片一樣呈現在了學生面前,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3。設疑法及合作探究法:展示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讓學生自己當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故宮博物院,從而讓學生熟悉本文的寫作思路及空間寫作順序。

4、拓展練習法:按照空間順序介紹我校並寫作,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5、賞析法:配樂再次欣賞圖片,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擴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發揚民族創造精神。

四、説程序

(一)、課堂結構:導入、討論,教師點撥,課堂練習佈置作文

(二)、簡要過程:

1、導入:教師讓學生做導遊,介紹本地的北迴歸線公園,從而導入課文。

2、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有關故宮博物院的圖片,讓學生對故宮博物院先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3、聽錄音並輕聲跟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下面設疑及探究鋪墊。

4、速讀課文,合作探究作者行蹤,並根據小組代表回答板書:天安門——端門——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

5、小組深入合作:看作者到各處後重點介紹的內容及特徵是什麼?然後根據作者的行蹤及介紹的內容和特徵進行導遊比賽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比賽作總結並板書:

6、根據板書,師生總結:

(1)結構:總—分—總。

(2)順序:由“前—後”“外—內”“南—北”的空間順序。

(3)詳略:詳寫太和殿,略寫其它。

7、拓展:按照空間順序介紹熟悉的景點或我校構建特點並寫作。

8、配樂再次欣賞圖片,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擴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發揚民族創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