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精選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93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精選6篇)

《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1

根據本單元的單元目標要求,結合課文內容,我制定了本課的三個教學目標:

1、在朗讀、聽讀、默讀課文基礎上,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對文章重要語句的品析,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與優美,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紫藤蘿花的形象;

3、在圈點勾畫中,體會作者對紫藤蘿花的思想感情及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就三個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來看,第一和第二個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但是很可惜的是,第三個教學目標卻未實現。

回顧自己的課堂,我發現瞭如下問題:

1、普通話不好,教學語言不規範,使用了大量的口頭禪:“對不對?是不是?是吧?”等詞語。這樣就使自己的課堂顯得囉嗦重複,嘮嘮叨叨,讓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這樣是我之所以未能把課上完了一個原因所在。

2、雖然我極力根據新基礎教育理論中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場所。”這一點來設計本課,但是我發現在教案的設計上面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以至於課堂上完之後,我自己都感覺到似乎在該給學生盡情發揮的地方卻未讓學生好好發揮,比如:教學實際的第三個問題——品讀賞析。學生們就很有表達慾望,也很想朗讀,但自己怕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卻做了一個重大的決策失誤:淺嘗輒止。

3、時間處理不當,是目標未能實現的重大原因。本想把教學環節的第四個“感知形象”和“體悟情境”結合一塊,由花及人,由人及花一塊來講。但是因為沒有時間沒有把握好,以至於花的形象沒有講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人生的感悟也沒有初步讓學生在圈點勾畫中完全體悟出來。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我自己總結如下:原因有:

一、自己緊張;

二、沒有根據預設的時間走,上課隨意性大,沒有科學的規劃。比如在第一個環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上,就花了不必要的時間。問題出現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不放心學生的自我預習情況。得到標準答案的時候,我害怕學生只是生硬的照搬課參上的話,未能理解。卻沒有想到聽讀課文、默讀課文的要求只是要求學生初步能瞭解課文的內容而已。

4、教學語言不美,缺少語文味。整個課堂,優美地、煽情的語句太少,不能給學生起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5、教學問題的設計存在問題。首先,根據問題的功能:誘發學生參與教學、提供練習與反饋的機會、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課堂學習向測驗遷移四個指標來看,整堂課基本停留在在誘發學生參與教學上,雖然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與反饋的機會、啟發學生思維,但是隻是流於表面,未能真正意義上達到目標。其次,師生在問答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和支配權的不同,問答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質問式和交互式。質問式旨在解決封閉式問題,而交互式旨在解決開放式問題,提升學生的高級認知水平。從這個標準來看,課堂的主線始終在老師的手裏,學生只是跟着老師走而已,所以整堂課都是質問式的形式,未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出問題。根據問題的設計看,表面上品讀賞析和感知形象是開放性的問題,但實則還是封閉式的問題。封閉式的問題都有明確的答案,但是這堂課,我並沒有給學生一個清晰明瞭的答案,這就會影響學生在測驗時答題不標準。一堂課,應該要有提高學生的`高級認知水平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不斷提升,但是這堂課卻沒有。可見,問題的設計存在不小的問題。

上好一堂課,實屬不易。通過這一堂公開課、及公開課前的教學活動:教學的設計、課前會議、修改教案和現在的反思,我發現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但是收穫也頗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也相信,在專業發展的路上,只要繼續探究、思索、前進,一定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2

《紫藤蘿瀑布》是宗璞的一篇狀物抒情的優美散文。教學這篇散文,意在使學生從作者對紫藤蘿花的描寫文字中,感受紫藤蘿花的繁盛與美好;從作者回憶紫藤花不幸的過去與現在的繁盛所形成的對比中,理解文中所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恆和美好。最終在品味美的形象、美的語言,體驗和陶冶美的情感中,學習美的表達。為此,我反覆品讀原作並仔細斟酌,結合散文主旨,精心製作了圖文並茂、聲情並茂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本課用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自讀自學為主,先讀課文初步感知,然後讀宗璞的《哭小弟》,瞭解文革背景,為深入學習課文,準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鋪墊,再反覆讀課文,自己解決簡單問題,提出疑難問題。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一個看圖説話的環節來導入,藉助形象具體的美麗圖片來形成視覺衝擊,在簡短的交流之中,學生很快隨之入境,思維隨之被激活,濃濃的教學情境與學習氛圍由此創下。隨後,以”讀“為手段,以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在“聽讀——研讀——美讀“的過程中,理解結構,把握思路;研讀理解,品析文意;美讀欣賞,訓練表達。

在“聽讀、理結構”的環節中,抓住簡潔而關鍵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加以設問:

⑴“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是為什麼?

⑵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這又是為什麼?

⑶初讀並感知課文,説説作者從紫色藤蘿的美好和不幸經歷中悟出了什麼?(原文句)。

⑷“賞花——憶花——悟花”是作者構思本文的思路,請分別找出各部分相應的文字段落,並説説“我”悟出了什麼。由於抓住了簡潔而關鍵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加以設問,從而引導學生順理成章地理清了文章結構,把握了文章思路:“賞花——憶花——悟花”。於是,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找出各部分相應的段落並加以概括。

在“研讀、品文意”的環節中,設置瞭如下思考題,每一個問題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指向每一個研讀的角度。

⑴“這樣盛的紫藤蘿”,表現在哪些方面?説説“我”是如何進行觀察的?

⑵“佇立凝望”紫藤蘿瀑布,“我”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在“夢幻一般輕輕籠罩着”的香氣中,“我”聯想到十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的不幸命運,你能理解“我”那時的心情嗎?

⑶紫藤蘿彼時的衰、今天的盛,引發了“我”心中的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感悟的?

在“美讀、做交流”的環節中,我這樣設置問題和要求:

1、美讀交流點:《紫藤蘿瀑布》是一篇狀物抒情的優美散文,作者從眼前的實景——盛開的紫藤蘿花寫起,融情於景,由情入理,抒發了積極的人生情懷,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請你從文中找出感觸最深的句段,美美地品讀,加以體會,並概括本文主旨。

2、美讀交流示例:”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此段以空中垂下的瀑布來比喻紫藤蘿,狀寫出它的繁盛與壯觀;又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的活潑、美麗、生機勃勃,還暗示出生命長河之偉大。

語文教學中,不能總是拿體驗説事,因為學生沒有那麼多的生活經歷,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體驗,文章中一些深奧的句子比如,“生死謎,手足情”,“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他們一時是無法完全理解的,也不必強求,老師一廂情願的解釋,效果反而不好,課堂上,我們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調動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然後讓他們藉助有限的生活經歷來理解這些藴涵哲理的句子。

《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3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説,並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裏學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還能改變學生期待老師最後給個正確答案的傳統思維,形成這樣的意識:哦,這些答案都是我們想出來的,並不難呀!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時刻關注這一點,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

《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4

實際的課堂教學的把握卻是不盡人意的,甚至凌亂。比方導入課題後,沒有及時地板書課題,後來才補上(這是一個失誤)。板書設計沒有突出文本的脈絡,主要內容的概括,不盡合理。由於緊張的緣故,沒有走下講台,走進學生中去,把老師學生割裂了開來,沒有和學生、課堂很好地融為一體。時間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這堂課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課的把握上,究竟該怎樣設計,定立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最後又究竟生成了什麼樣的教學效果。我的這堂課,在目標的設計上,有點“貪多嚼不爛”的感覺,目標設置的模糊和不確定性,導致這堂課的時間不夠用,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最後一個環節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節課。

總之,學習《紫藤蘿瀑布》,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訪了作者,走進了紫藤羅的心靈。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畢竟是我對語文課堂探究的一次嘗試。

《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5

我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中設定的目標是學會品味文章的優美語句,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課後能夠模仿課文寫描寫景物的小文章。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把課堂的主動權給學生,我採取了合作與獨立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教學方式:在學習課文前,先讓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掃清教學障礙,這樣才能讓學生上課專注品味文章的語言,做到有的放矢。

掃清文章生字詞障礙,對於整堂課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生可以通過課文生字詞的自習,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這樣也就達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個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

《紫藤蘿瀑布》公開課教學反思6

《紫藤蘿瀑布》是作者宗璞在經過紫藤蘿花之前的一段情感的歷程,我們可以把這個情感歸為兩類,一是對花的情感,花是本文主要主要描寫對象,用的是工筆。二是寫人,而寫人的情感是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中,主題句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是寫花和寫人的匯聚處,作者認為,對於個體的人和話來説,他們的生命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苦難,有些苦難像她的弟弟那樣,是沒辦法挺過去的,但對於歷史來説,它都穿行在險灘平原之間,它總是向前進的,個人要獲得生活的意義,就要把個人的生命意義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聯繫起來,雖然説個人生命生命隕落,但因為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應有的一筆,後人的美好的生活裏有他留下的痕跡,個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義。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之所以獲得高度的張力和作者對紫藤蘿以及她的賞花的心情和對歷史事件的回顧和描述是有很大關係的,這就是説,前邊的敍事和描寫的充分的抒情和議論的基礎。

備課時我想到這基礎問題我又想到一個“基礎”問題,學生能理解這一篇文章嗎?他們理解這一篇文章有基礎嗎?根據以前教學,我感覺到學生理解這一篇散文有困難,這些閲讀困難來自學生缺乏宗璞那樣的經歷的共鳴點。我認為學生缺乏的共鳴點有。

一、紫藤蘿是什麼樣的植物?

大家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很好笑,我不這樣想,因為我也不知道紫藤蘿是一種怎麼樣的植物,我這兒沒有紫藤蘿,後來我問學生,全班沒有一個人認識紫藤蘿,前邊的插圖其實離“瀑布”太遠了,還好,我上網去查閲,看了許多有關紫藤蘿的圖片,是一大片一大片,近似於課文中説的“瀑布”的紫藤蘿,我還下載了許多圖片,可惜的是,上課的時候沒到多媒體教室裏去,就沒用上,不過,我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看“層層疊疊”的三角梅花牆,三角梅我們這兒很多,學生用三角梅的層層疊疊的其實來想象有穗子垂下的紫藤蘿,果然理解“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的紫藤蘿變得相當容易。

二、宗璞的弟弟是什麼樣的人,他和宗璞之間的事是什麼?

本文比較含蓄,學生閲讀時是不太可能很敏鋭地發現“生死謎,手足情”的本文的背景。因此,我花了許多時間講宗璞弟弟和宗璞的關係,對於現在不少獨生子女來説,“手足情”的理解不是那麼容易,而且這個年齡的學生更難理解了。

三、文革和改革開放。

這也是妨礙學生理解宗璞感情的一大問題。因此我從“那時的説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説起,講了許多文革和這相關的故事,學生聽了大為驚訝,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那個瘋狂年代瘋狂的事,他們認為文革那個年代,生活應該和現在是差不多的,甚至還不知道文革是什麼年代。

缺乏了這些理解共鳴點,朗讀能讓學生理解本文主題嗎?如果能理解的話,我認為也可能遠離了宗璞的原意甚遠,不過,你問學生理解了嗎?我相信,學生會高聲回答:“理解了!”只是此理解和彼理解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差距不是用“個性化閲讀”的解釋所能解釋的。

我們能假裝學生已經理解了以上幾點共鳴點來“硬教”下去,雖然“硬教下去”可能會讓課程完結用時少,可真正的效益未必是大於這樣提供背景迂迴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