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讀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那麼真實。頓時,貪戀起童年的味道。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散發內心對童年的熱愛。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內心充滿激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歡笑有淚水。然而魯迅的童年雖然也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表現出了不一樣的心態。在閱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時,就感覺在和魯迅先生聊天。從魯迅的文章中讀出了樸實。就是以爲內這份樸實,讓讀者感覺十分親切。魯迅那種輕鬆而生動的語言,讀着讀着,你彷彿就看到那個人就站在你面前一樣。

魯迅先生是懷着真摯的情感懷念他童年的一切。

第一次《朝花夕拾》時,不明白書名的含義。爸爸說,《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的人回憶起兒時的點點滴滴。

魯迅的童年回憶就彷彿一篇感人的日記,不經意一翻會讓你感到流連忘返。

那一點一滴的歡笑與喜悅,在我們有空時,不放翻出來品嚐。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的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

文章中表述了魯迅先生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從他的童年瑣事講到他的成長經歷。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好像又把我帶回了童年,故事中充滿了童真和童趣。有時會令人大笑,有時會令人感動。這本書帶我進入了甜美的童年之夢。

在《貓·狗·鼠》中,魯迅先生借童年對貓的仇恨表示了對當時仗勢欺人的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裏不由出現了一副副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面。

《鎖記》用借事喻人的手法,透過寫衍太太幸災樂禍、造謠誣陷。表現了她的醜惡嘴臉,也是當時魯迅先生對社會上的小人的蔑視。

童年也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當我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止,童年已成爲我們這些少年的夢想。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時代的童年之夢,希望我們和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暑假,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初讀《朝花夕拾》,讓我十分意外,原本以爲名著會讓人難以接近,殊不知,《朝花夕拾》給人一種在與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聊天的感覺,我想着也許纔是這本書的獨到之處。細讀《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魯迅先生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天真爛漫,甚至忍不住腦補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畫面。魯迅趁大人不注意溜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玩耍,嬉笑,採摘野花野果,真是讓人心嚮往之。

書中,魯迅使用了大量對比與諷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使用了許多明亮,快活的文字來描寫“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再寫到作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學習,反襯出了“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枯燥與乏味,體現了魯迅對私塾的不滿。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既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又不需要遮遮掩掩,但就是能走進讀者心裏,也許纔算是真正的名著吧。

童年已經漸行漸遠,留下的只剩瑣碎的記憶,本書是魯迅先生對逝去歲月的回憶,還有無奈的感傷。細細品味《朝花夕拾》,也讓我開始去尋覓童年的時光了。

朝花夕拾讀後感4

進了初中,發現每本語文書上都有魯迅的文章,,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一遇到魯迅的文章,老師都會細細地講,課文下邊的註釋也總是密密麻麻。

看了朝花夕拾之後,裏面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鄰邦日本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這種國人,希望祖國強大而不去努力,這種人是可恥的,爲什麼不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呢。看着自己同胞被殺,可恥的國人還在跟日本人相互在一起哈哈大笑,我想問你的良心去哪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麼博大精深的文化去哪了?這種人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還有《二十四孝圖》,在我心裏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原本是培養孩子孝心,但是當時的封建社會毒害了這些淳樸的孩子,他們還年少無知。

在過往的日子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爲未來棟樑的我們,怎能不爲了中國而去努力呢?

魯迅先生,我們青少年正在儘自己最大的力量讓國家崛起,我們一直在努力,從不放棄!

向魯迅先生致敬!

朝花夕拾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朝花夕拾》,其書中的主要內容是:

描寫了當時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如飢似渴閱讀《天演論》的情景。

我讀完了這篇文章後,感受到了作者的探求精神,也會體會出了當時那個年代進化論及資產階級對青少年的進步和影響,也反映了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們的知識促進社會的快速進步,不要再把社會變得像魯迅那時那樣的黑暗,爲了我們更美好的未來,更美好的世界努力吧。但是現在的玩們嚮往自由,希望能無憂無慮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肯定會誤入歧途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6

傍晚天際的白光漸漸褪去,泛出一抹酡紅,夕陽餘輝灑向草坪上的鮮花,魯迅漫步着,夢想、回憶、浮躁、厭惡、迷茫涌上了心頭。沉默着,他邁步回家,劃掉了紙上的《舊事重提》,添上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童年追憶,乾乾淨淨的,簡潔的言語韻味深長,時而尖銳辛辣,時而溫暖柔和。他有一個保姆叫長媽媽,愚昧迷信但樸實善良;他有一個老師叫藤野先生,平等待人,樸素偉大。他不喜貓,卻喜鼠。他討厭《二十四孝圖》,但喜歡《山海經》。他愛看五猖會,更愛看無常。他曾後悔於父親的病,又曾迷茫於瑣記。他還有一個樂園,是百草園。

那兒草木叢生,百草豐茂,有各種花草樹木,各種奇珍異獸,各種魯迅兒時的記憶。我想,那兒一定很美,因爲魯迅童年是那麼無憂無慮,開心快樂。也正是因爲魯迅有如此的童年,如此啓蒙,纔會有今日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啊!那棄醫從文,用筆在戰鬥的魯迅啊!

魯迅的一生轟轟烈烈,而我們的一生纔剛剛開始,願會如魯迅一樣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7

從前對《朝花夕拾》的認識,僅僅停留於是魯迅先生寫的書而已。當在語文書上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文後,才真正瞭解了當時寫文人的情感。

聽說書名的由來還有一段小插曲,魯迅先生原給此書取名爲《舊事重提》,而後經斟酌才改爲《朝花夕拾》。書名就頗有特點,不但增添了美感,還不禁使人想起自我的往事。

此書簡要概括了十個作者少時的深刻經歷,從《狗·貓·鼠》自我對事物的好惡開始,逐漸成長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期間趣味橫生的`事件層出不窮,作者用簡潔的語言表現了自我的情感,也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作者對周圍人物的看法隨着年齡而發生改變,更加鮮明的表現了封建時期等級制度壓迫下,不一樣年齡段人們的感觸。

此書表現了魯迅對童真時期的嚮往,還有人們幼時純粹的友誼。當作者過了經年之後再來回憶,更能體現十幾年間的見聞改觀。作者在此書中描述了一種冷漠、古板、勢利的人際關係,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批判對封建社會的陋習。

朝花夕拾讀後感8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記錄的大都是他少年時的故事,文章生動趣味,用文字刻畫出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讀魯迅先生的作品集,令我不由得吃了一驚:原先一向嚴謹的魯迅先生,文筆竟如此生動活躍,靜中有動,動中添靜,動與靜的結合那樣完美,看不出一絲修改的縫隙,竟如說話一般流暢和自然。恰到好處的詞語運用,是文章顯得更加樸素自然。只需三言兩語,便能刻畫出一個生動的形象。

在整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長媽媽了。他是魯迅的乳孃,爲人淳樸,忠厚,善良,總是笑眯眯的,還經常給魯迅講故事。在魯迅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她的影子。在她的身上,有着魯迅先生童年時的完美回憶。

魯迅先生童年時總是不滿他的父親,還總是指責他太苛刻、太嚴厲,總是在他高興時掃他的性,他常常在心裏對父親產生抱怨。

但魯迅先生的童年還是很歡樂的:他常常去看廟會、做遊戲、摘果子、看社戲,枯燥的生活沒有困住他,他還是那樣歡樂,他的生活還是那樣明亮。

雖然書看完了,可是,我的生活還在繼續,我的少年纔剛開始……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早聞《朝花夕拾》,但沒有機會去欣賞一下。所以,趁這個寒假,我飽讀了《朝花夕拾》。

初讀《朝花夕拾》,似乎有些不知所云。但順順溜溜地將全書讀完後,便知其大概了。

《朝花夕拾》是作者追懷青少年時代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誠摯的懷念,又真實的書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歷的生活種種――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一角。

我最喜歡讀的是《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裏的長媽媽,在幼年魯迅的心中爽直而多嘴,有很多繁瑣的禮節。但她又能做別人不能做的事,買到《山海經》。對於長媽媽魯迅只挑了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如長媽媽睡覺時伸開手腳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佔領全牀;切切察察說話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方或自己的鼻尖等,簡略幾筆,就活畫了長媽媽的個性特徵。

當然還有許多別的文章也不錯,可以從中讀出少年時代一個敢愛敢恨的魯迅。《朝花夕拾》真可以算得上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