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

欄目: 中秋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73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1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我已在高中校園度過一多月了,眼看着心裏念着的假期就要到了,心中便多了一份欣喜。

中秋節,是團圓的好日子,舉家圍坐,在月的沐浴下,暢談家事,好不快樂!

放假第一天便是中秋,心中難免會有些許激動。想象着在夜晚,全家圍坐在桌邊,賞月、吃月餅的情景,自己也會不由得笑出聲來。今天便早早起牀,期盼着夜幕的降臨。

當太陽將最後一點餘暉收回時,她終於出現了,依舊如往常一般純白可人,但似乎更令人癡迷沉醉。獨立窗前,擡頭望月,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畫面即將出現,暗自喃喃道:“今年的中秋真好,又能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了!”

隨着月亮逐漸升高,我們全家圍聚在家門口,共賞這美麗的圓月。

月亮升得有些快了,皎潔的月光很美。可能是月光的原因,感覺所有的一切都反射出淡淡的冷光,四周安靜極了,一家人望着月亮都不想說話,冷冷清清的感覺少了什麼,吃月餅也覺得沒味。

我低下頭,望了眼爸爸媽媽,開口打破了這冷清的局面。“媽媽,爸爸,你看今天的月亮真大真圓,你們覺得呢?”媽媽回過頭,微笑着說:“是啊,好久沒有看見這樣的月亮了,也好久沒有這樣坐下來,一家人談談心、說說話了,是吧,老公?”爸爸聽見老媽的話,甩了甩那短的不能再短的頭髮,呵呵的笑着:“是啊!好久沒這樣了,我們總不能只看月亮,吃月餅吧!咱們來玩個遊戲怎麼樣?”

爸爸的提議使氣氛活躍了起來,我和媽媽都紛紛答應。“好啊,那玩什麼呢?”我問道。“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就來說說描寫月亮的詩句吧!”爸爸提議道。看着他那得意的樣子,我不由得勾起嘴角,說道:“好啊,可最後輸的人要怎麼懲罰呢?”我笑着問他們。爸爸一拍胸脯,正氣十足的說:“那就唱首歌,女兒,爸爸是不會讓你的,你等着瞧吧!哈哈……”

看着老爸那樣,老媽也笑出了聲,於是,在這皎潔的月光下,我們一家人便熱烈得開展起“文學知識大比拼”,幾回合後老爸終於招架不住敗下陣來,放開響亮的歌喉唱起歌來,在月光下,全家人開心的度過了中秋。

月光如銀,灑向大地,照亮萬物,這個中秋,我過得十分開心。望着爸爸媽媽那開懷大笑的樣子,我不由得發出感嘆:中秋,月圓,人團圓。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2

月圓的時候,人們總是喜歡坐在桌邊,吃着美味,享受閤家團圓所帶來的親情的溫暖,心裏種下一輪圓圓滿滿的月亮 中秋節作文。月缺的時候,人們多半在忙碌,爲生活,爲事業。爲什麼人們總是在月圓的時候想家呢?那是因爲在你心裏會有“月圓——人圓——家團圓”的感覺。也許這就是“心境”,像惠崇和尚說:“我看你像佛祖。“並不是說你真的長的像佛祖,而是看人的人心中有佛祖,有寬宏大量的氣概,能夠海納百川。我們每個在社會中生存的人都要接受許多其他形形色色的人、事。學會包容別人更是一件不易的事。人生在世,孰能無過?你寬容待他,也許在某一天,也會有人寬容戴你。心裏有一輪圓月,哪怕萬事萬物都是有缺憾的,你也從中看得出缺憾美。爲什麼斷臂維納斯能夠令人稱讚不已?爲什麼人們會覺得沒有雙臂的維納斯會比裝上任何形式的雙臂的維納斯更出衆?因爲正是她殘缺的雙臂,才更突顯出她的丰韻。因爲正是她殘缺的雙臂,纔會讓人浮想聯翩,讓人覺得神祕莫測,作文素材《心裏種下一輪圓圓滿滿的月亮 中秋節作文》。這就是缺憾的美。這是因爲你心中的“圓月”,你心中覺得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一切錯誤都可以原諒,於是殘缺不全也是一種美,甚至它體現的美能夠超過其他完整的物品。

人們總是在不斷的追求完美,追求一切事物的圓滿。於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成了所有人的奮鬥目標。於是乎,拿“完美”來衡量一切,就成了一個慣例。有個女孩子,覺得長的自己不夠漂亮,不夠“完美”,心甘情願跑去醫院做大型整容手術,於是就有了“中夠第一人造美女”。但是明明她長的並不難看,只是不夠出類拔萃,可是她依然不甘心,覺得自己不夠“完美”。心中的月亮是缺的,即使成爲美女,又如何能感受到呢?既然對自己尚且如此,那麼對別人也必然更爲苛刻。她的鼻子不夠高,她的眼睛不夠大,他做事太過分,他說話沒思想……到處都有毛病,到處都充滿了錯誤。如果所有人都要去斤斤計較,那麼我們生活的樂趣又何在?是否就在於挑刺之中?看到別人做錯的地方,於是幸災樂禍一番;看到別人比自己差的地方,於是滿心歡喜一番。每個人心裏都有一輪殘缺的月亮,每個人心裏都存着惡意。那麼生活該如何纔會安寧呢?世界該怎麼才能找到和平呢?

請在心裏種下一輪圓圓滿滿的月亮,用純潔的、寬宏的心去接受別人的一切,無論何時,別急着說不好。換個角度,風景會更好。月圓、月缺其實沒有分別。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3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由“嫦娥奔月”這個傳說而來的。在這一天,人們都會與家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賞月、吃月餅。

今天是中秋節,我早早的從暖和的被窩裏鑽出來,洗漱了一下,穿上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和爸爸一起,帶上一盒月餅,買了一些水果,開車去看望姑爺爺、姑奶奶。姑爺爺、姑奶奶一前一後都中風癱瘓了,但是他們看到我會很高興,所以爸爸決定帶我走一趟。

到了那,姑爺爺、姑奶奶都正坐在客廳裏,見我們來了,樂得嘴都合不攏。我提着月餅盒水果放到客廳裏,姑奶奶說:“楚錦程呀,又長大了!”我連忙點點頭,爸爸坐在沙發上和姑爺爺、姑奶奶聊天,我一溜煙地跑到屋外田野裏去了。

田野裏很空曠,失去了往常繁忙的情形。只見微風吹過幾片稻田,水稻隨着風擺動着,就像水中的波浪一樣盪漾着、盪漾着……在池塘邊,偶爾會有一、兩隻麻雀在戲水,它們好像也在過中秋節。這是姑爺爺、姑奶奶曾經勞作過的田野,現在他們雖然不能下田勞動了,但是在親人們的關心下,他們依然和田野相伴。不一會,爸爸在喚我回家了,我們與姑爺爺、姑奶奶道別後來到了奶奶家。

奶奶正在和姑姑一起做飯,姑姑見了我說:“你又長高了,都跟我差不多高了。”叔叔、嬸嬸帶着妹妹來了,他們笑呵呵地望着我“你又長胖了!”大家湊在一起寒暄,有說有笑,臉上都洋溢着歡慶。正在這時,芳姐姐帶着剛生的娃娃來了,小寶寶長的白白嫩嫩的特別可愛,大家都圍着他讚美着,有的說:“長得真像媽媽。”有的說:“以後一定是國家棟梁……”中午,一大家子人一起享用了一頓熱鬧、豐盛的午餐,大家都誇奶奶的菜做得好,奶奶的臉笑得像一朵綻開的菊花。大家個個吃得飽飽的,而奶奶好像不急着吃飯,她望着我們好像在盤點,看看家裏人都回來了沒有,沒回來的報了平安沒有。飯後大家相互交換了禮物,小孩子在一起追跑遊戲。

晚上,我們又來到外公、外婆家,舅舅、舅媽、表弟都回來了,大家談笑風生,邊吃邊聊,相互問候。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遐想“現在嫦娥和玉兔在幹什麼呢?”凝望着深藍色的夜空,卻不見月亮的身影。我猜想它應該是害羞了,這麼多人都看着圓圓的它,它都不好意思了。雖然今年中秋的夜空中沒有月亮,但是我去看到了它,它是娃娃稚嫩的圓臉,是奶奶、外公、外婆、姑爺爺、姑奶奶開心的笑臉,是圓圓的飯桌上人們的笑聲,這輪中秋的圓月它掛在人們的心中,它的名字叫團園,即使我們天各一方、遠在他鄉也要回來與家人聚一聚。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4

又是一年中秋月,可偏偏漫是無邊際的黑雲把月亮着實地關在了門外,我們與小學時代的同學和老師相聚一堂,沿着那悠悠古道,伴着喃呢的清風,歡笑着。

在那座高樓的露天咖啡廳上,老師端着一大盤月餅款款而來,久久凝視着月光,像一位剛剛渡過歷史長河的唐代學者,向我們闡述這月之精妙。

在這當時,不遠處傳來了搖櫓聲,吟唱聲,勸飲聲。一葉扁舟,在月光浮動的江面上順流而下,對着那東山皓月,誰傾然微笑。頃刻之間,我們中間盪漾着一片祥和的海洋。

老師笑着說,沒想到,在今年中秋夜,我們班的同學又聚在了一起,真是美好,她感嘆說。老師動手分着月餅,邊遞邊跟我們說,這可是我親手做的月餅,嚐嚐吧!

恍惚間,霧氣散走,頭頂的滿月當空,靜謐的黑雲留住了風的影子,繚繞着許久不散的黑霧,月兒顯得十分安靜美好。我們開啟手機攝下月兒嬌羞的身影,而月兒輕輕的移動着,灑下了如水的月華。

我們在一片柔和中談笑,隻字片語間,又留出幾許憂愁。可能是大家分開時間太久,就如同星空中的那輪明月,好不容易圓了一次,但那朵愁雲以久不散,似乎暗示着又將分開。

圓圓的月亮皎潔明亮,如一盞夜燈掛在天上,繚繞着淡淡黑雲,給黑漆漆的夜晚帶來了一絲光亮一絲溫暖。月兒緩緩上升,銀河隱退了,星星疏落,夜空了像水洗過似的潔淨無暇。

我們並排坐在天台上,任輕柔軟綿的風撫弄着我們的髮梢,月光朦朧地斑駁在少女們的脖子上,還是那麼天真的笑臉呢。“至少,我們還在一起不是嗎?好好珍惜啊!”大家閉上了眼睛,會意地點點頭,嘿嘿地傻笑起來。我們踢踏着腳,不亦樂乎地聊着中學趣事。老師負手而立,淺笑一爾,飄逸着長髮。

“看啊!”我將手一指,只見空中烏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點綴的繁星,深邃的夜使得月兒圓得迷人,亮得晃眼。柔和似絮,輕均如絹的浮雲,簇擁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輝把周圍映成一輪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淺,若有若無。

那輪明月,是那麼璀璨耀眼,不再孤單。

我們在一片皎潔的月光中開心地笑着,笑着,又聽見了有人的搖櫓聲,吟唱聲,在訴說着月的陰晴圓缺,人的悲歡離合……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5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爲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爲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爲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爲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衆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爲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6

中秋節是中邦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由“嫦娥奔月”這個傳說而去的。在這一地我們皆會取野己聚在一伏吃飯、聊天、賞月、吃月餅。

昨天是中秋節,我早早的從溫暖的被窩裏鑽沒來,洗漱了一下,穿上了一身美麗的衣服,和爸爸一起,帶上一盒月餅,購了一些水果,開車去探訪姑爺爺、姑奶奶。姑爺爺、姑奶奶一前一後都中風癱瘓了,但是他們看到我會很愉快,所以爸爸決議帶我走一趟。

到了這,姑爺爺、姑奶奶都正臥在客廳裏,見我們來了,樂得嘴都折不攏。我提着月餅盒生果擡到客廳裏,姑奶奶說:“楚錦程呀,又長大了!”我立刻點拍板,爸爸坐在沙領上和姑爺爺、姑奶奶聊天,我一溜煙地跑到屋外田野裏去了。

田野面很空闊,失去了平常忙碌的情況。只見大風吹過多少片稻田,水稻跟着風晃動着,就像水中的波浪一樣盪漾着、盪漾着……在池塘邊,偶然會有一、二隻麻雀在戲水,它們似乎也在過中秋節。這是姑爺爺、姑奶奶曾經勞息功的田家現在他們雖然不能下田勞動了,但是在疏人們的關懷下,他們仍然和原野相陪。不一會,爸爸在喚我回家了,我們與姑爺爺、姑奶奶作別起初到了奶奶家。

奶奶正在和姑姑一起作飯,姑姑見了我說:“你又長高了,都跟我差未幾高了。”叔叔、嬸嬸帶着妹妹來了,他們笑呵呵地望着我“你又長胖了!”大家湊在一訖冷暄,有說有笑,臉上都瀰漫着歡慶。在這時,芳姐姐帶着剛生的娃娃來了,小寶寶長的文紅嫩嫩的特殊可惡,大家都圍着他誇獎着,有的說:“長得實像媽媽。”有的說:“當前必定是中流砥柱……”半夜,一大家子人一起享受了一頓熱烈、豐富的午餐,大家都誇奶奶的菜乾得賴,奶奶的臉笑得像一朵綻開的菊花。大家個個吃得飽鼓的,而奶奶惡像不急着吃飯,她望着我們佳像在清點,看看家裏人都回來了沒有,沒回來的報了安全沒有。飯後大家互相交流了禮物,小孩子在一起追跑遊戲。

晚上,我們又來到外公、外婆家,舅舅、舅媽、表兄都回來了,大家談笑自若,邊吃邊聊,彼此答候。

歸家的路上我始終在遙想“當初嫦娥跟玉兔在幹什麼呢?”凝看着深藍色的夜空,卻不睹月明的身影。我料想它應當是害羞了,這麼多人都望着圓圓的它,它都不好心念了。固然昔年中秋的夜地面不月亮,然而爾往瞅到了它,它是娃娃稚嫩的圓臉,是奶奶、外私、外婆、姑爺爺、姑奶奶啓心的笑容,是圓圓的飯桌上人們的啼聲,這輪中秋的圓月它掛在人們的口中,它的名字鳴團園,即便咱們天各一方、遙在他城也要回來與家人聚一聚。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7

往年的中秋節是和爸媽一起在南京過的,除了買盒月餅吃,就是自己在家做上幾個菜吃上一頓,讓人索然無味。今年中秋節是回爸爸河南老家度過,很新奇,讓我難忘。

“星星來嘍!”我們一家還未下車,爺爺便高興地說,“十年了,第一次我們祖孫三代過中秋節。”

“爺爺奶奶好!”來到爸爸老家農村,我的心情也特別的開心,“這是給您買的過節禮物!”

“謝謝好孫子啦!”奶奶連忙接過我拎的東西,笑眯眯地說,“趕了一天的路,一定累壞了,快進屋休息吧!”

晚飯後,奶奶把我們帶來的禮物拿出來,裝成盤,擺放在客廳的茶几上。

“奶奶,我們怎麼不吃,放那裏幹什麼?”我不解的問。

“這是拜月亮呢!”奶奶笑得合不攏嘴,“一般用蘋果表示平平安安,用橙子表示稱心如意。”

“兒子,別急,等一會兒月亮上來時,表示她已用過,剩下的我們可以吃了。”坐在一旁的爸爸樂呵呵地說,“今年是豐收年,供奉月亮希望來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

“是啊!農民靠天吃飯,收成好啦我們纔會過上幸福的生活!”爺爺深深地吸了一口煙,接過話茬說。

今晚沒有一絲風,天空也沒有一片雲。看,月亮升起來了。我們圍坐在院裏的木凳上,細心的觀察着月亮,它特別亮、特別圓,像一個南瓜掛在天邊,它的顏色慢慢淺了,最後變成了一個銀白銀白的大玉盤。月亮爬上了樹梢,放出皎潔的光芒,給大地鍍上一層銀色。我似乎看到月亮上有一棵樹,下面有一隻小兔在搗藥呢。

“我們可以一邊賞月一邊吃啦!”正當我沉浸在月光之中時,媽媽突然開心地說。

我急忙拿起事先準備好的刀,先把月餅切成塊,分給大家。吃完月餅後,我們又一起吃香蕉、蘋果、梨、葡萄等水果。

爺爺顯得格外激動:“孫子,我就給講幾個關於月亮的故事吧。”

“好啊!”我高興得鼓起了掌聲。

爺爺一口氣講了“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三個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雖然這些美麗的傳說我以前在書本上看過,但在月夜聽還是頭回,我聽得都入迷了。

望着圓圓的月亮,我突然想起了一首詩:“舉頭忘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呀,請您再圓、再亮一點兒吧,照亮在外思鄉親人的心,讓他們早點回家團圓!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8

落葉繽紛,秋意正濃。秋的夜晚涼風習習,那涼爽令我感到十分愜意。

在這滿月的夜晚,天空就像一塊大黑布,幕布中央站着主人公,她是那麼的耀眼,發出潔白的光芒,在黑夜的襯托下,更顯出她的潔白無瑕,美得令人的視線不能轉移。注視着她,我彷佛能感到她在不斷的變化着,從而引出無限的遐想。中秋的月亮是最圓也是最美的,就像一位天真無邪的少女向人們展示着最美妙的舞姿。中秋的月亮也代表着圓滿,這一天應是月圓人團圓,可如今我的家人卻不在我的身邊,讓我覺得這個中秋好孤寂。

看到這圓月,我心裏特難受,因爲每年的中秋節爺爺都在我身邊陪着我。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爺爺總會在庭院裏放一張搖椅和一張小桌子,桌子上擺了一盤美味的月餅。我窩在爺爺的懷裏,等待月亮的出現,等得無聊就纏着爺爺講故事,爺爺總能講出新穎的小故事,讓人彷彿身臨其境。講到嫦娥奔月時,我羨慕地對爺爺說:“我也想飛到月亮上去。”爺爺笑着對我說:“等你長大了就能飛上去了。”我天真的幻想着,有一天能像嫦娥一樣和爺爺一起飛到月亮上去,月亮上有美麗的宮殿,漂亮的風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和爺爺一起分享。現在想來,那時的我好幼稚。

看着月亮,那些關於月亮的小故事浮現在腦中,故事還在而人卻不在了,心中彷彿缺了什麼。我感覺今年的中秋好冷清,都沒人陪我一起賞月了,那圓月好像也沒有小時候那樣溫馨了,稍帶了些小瑕疵,也不完美了。

好懷念有爺爺在身邊的溫馨的中秋節,那時的月亮充滿了愛的味道,讓人看了覺得很樂。爺爺,你是否也在另一個國度賞着月亮呢?

李白在詩中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現在我親身體會到了李白當時思念故鄉的那種感受了,就像我思念爺爺一樣。望着圓月,總是想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記得您夜晚哄我睡覺時總說再不睡小心被大老虎吃掉;記得每次捱打的時候您總是緊緊地把我護在身後;記得您每次都在學校門口等候的身影;記得您在田野裏忙碌的影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天上的月亮都有圓滿的一天,那心中的月亮呢?我期待那圓的一天早早到來!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9

擡起頭來看,我發現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簡單的幾句話就成了不朽的詩篇,深刻地表達了李白對家鄉、親人、朋友的思念,給遊子們一些慰藉。

去年中秋節,我們一家人開車去西藏玩。一路上兩邊的花草都很美!夜晚,明亮的白色月亮更像一盞明亮的路燈,照耀着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走吧,明月!這讓我幼小的心靈充滿了好奇!我不禁想知道爲什麼明月總是跟着我們。

到了西藏,天已經黑了,英勇的藏族人熱烈歡迎我們。桌上一大碗羊肉,一壺濃奶茶,一杯甜老酒,醇厚濃郁,一口就能滋潤乾燥的心。擡頭一看,只見明月,構圖外是一個圓圈,像一個大月餅,又像一個圓圈,好漂亮!月亮被星星包圍着,像個大姐姐,給星星講故事,又像個媽媽,抱着自己的孩子。月亮笑得那麼開心,真的是因爲嫦娥姐姐的到來,他們才更加熱鬧嗎?

晚飯後,舉行了篝火晚會。大家手拉手,像一朵蓮花,層層環繞。中心發生了幾起火災。人們一起唱歌跳舞。不是朋友比朋友好,不是親戚比親戚好。大家來自全國各地,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其樂融融!

在一個悶熱的月夜,一位首相想到了一首情歌,唱了一首人間真愛。家裏月色多亮啊!千里之外,突然讓我對家鄉的一切充滿了深深的思念。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10

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裏,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一一"月是故鄉明。"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破了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奇妙的天秤。

因爲深情,所以偏執。這就是爲什麼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茵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及刁;上家園日暮時點起的那一束桔黃的燈光。

只因這是我們所熟悉而深愛的地方。南方小城溫暖溼潤的空氣,菁菁校園裏若有若無的花香,來來往往的人,似曾相識的臉,母親洗過的潔淨的衣裳,老師批過的嚴整的筆記。……這一切都讓我們享之坦然並且心存感激,任是將來走遠了,在異國他鄉也能滿心驕傲地懷想--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綿綿的,水不秀麗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園說不上

多幺與衆不同然而因爲自己每一日的輕輕走過而認定了她的美麗;衣服即使並不嶄新明豔可因爲有了母親的撫摸而感覺得到它獨特的溫柔與芬芳。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深的,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感牽繫,因着這種牽繫,'便含着笑,含着淚,縱容了自己的那份偏執的認知。

老舍去過巴黎,住過倫敦,可癡癡念叨着的,還是北京。說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莊重;說人家的城市喧鬧,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讀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個明顯的地域情結嘛!"然而誰不知道,老人這一份固執的喜愛,不留情面的批評,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秤,早已沉沉地傾向了他從小生長的京城。因而,老舊的城牆是美的,養鳥種花的人們是美的,連那黃包車師傅的喝聲,也是那樣好聽的鄉音呵。

蕭乾的好友遠居美國,幾十年了,卻不喜歡美式的生活,仍將院子裝點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樣渴望要一顆家鄉的棗核……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許多的美好,並非我們看不到,並非我們不願讚美,只因它激盪不起心中的最深處的漣漪。正如那異國的月亮,怎麼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見出李白杜甫的詩情畫意來;而許多的不完滿與平凡,也並非我們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刁;能割捨的牽繫,所以便固執而不悔地愛了它。就如同母親對並不美麗的女兒,國民對並不富強的祖國。

"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千年的白霜與夜晚,道出了我們最不容辯駁的理由。於是,我們會心一笑。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11

每逢農曆八月十五,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風夕(拜月)”的活動;漢代,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使之充滿了浪漫色彩,玩月之風大興。

今天就是中秋,我開心不已,既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月亮,又能吃到美味的月餅,兩全其美,不正好嗎?

可是,今天的天空似乎心情不大好,下午竟然“嚶嚶”地哭了起來。它的淚水足夠給大地洗個舒舒服服的冷水澡了。我有些忐忑不安,天不但陰着,還下了小雨,晚上不會欣賞不到美麗的月亮了吧!

晚上,吃過豐盛的團圓大餐,我萬分激動地在陽臺上等待着月亮的出現。可是,等了好久,月亮就是不肯露面。我十分納悶:月亮怎麼還不出來呢?再看看這天,陰沉沉的,是否今晚看不到美麗的月亮了?我有些失望,但我還是抱着一種僥倖的心理不停地祈禱,固執地認爲這樣便能感動上天,讓我們看見圓月出現在漆黑的夜空,可我期待的“白玉盤”始終沒有出現在我的視野裏。

我沮喪地想着,沒有月亮,只有月餅,還算什麼中秋節呀!有圓月的中秋之夜纔算完美啊,可天公就是不作美。

我百般無趣地在沒有星星,沒有月亮的中秋之夜吃着一塊塊平時讓我垂涎欲滴的月餅。

聽着風吹動樹葉發出的“沙沙”聲與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狗吠聲;聞着空氣中散發着的陣陣夜來香的味道;欣賞着這靜謐的夜色,這個夜晚顯得異常的安靜。不僅讓人心無雜念,還有些修仙練道的感覺······使這個沒有月亮出沒的中秋夜晚別有風味,我不禁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對呀!雖然這個中秋節沒有月亮,但是,只要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纔是最重要的。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12

今夜,明月分外圓。清風徐徐吹來。使人感到十分溫馨。在這個夜晚,我們班上舉行了一次“月球知識競賽”的欄目,使我們的課外又增加了許多的知識。

這次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每個節目都各具特色,使人難以忘懷。有緊張激烈的問答題,優美動聽的月亮歌曲;有詼諧幽默的小品表演,靈活好看的舞蹈;還有感情真摯的朗誦等等。在這些節目中,最使我難以忘懷的還是月亮詩背誦和講故事了。先說講故事吧,當屏幕上出現“月亮故事”這個標題時,我真有點不知所措,因爲我們這個組從頭到尾就沒有準備過這個節目,但是,如果我現在棄權,那麼就要記零分了。眼看着前面的同學以個個都能流利的講出自己準備的故事,而我卻焦躁不安,但是我必須準備以個。啊!我知道了,前幾天不是看過一個關於月球的來源的一個故事嗎?別人一定想不到的,就是它了。

輪到我講故事了,我信心滿滿的大步跨上演講臺,我們組員們都爲我捏一把汗,而我,卻在臺上輕鬆自如的盡情揮灑,雖然有時我吐錯了一個字,甚至記不清楚下一句話了,但是,我是相信我自己的,相信自己一定能爲組裏爭取分數。講完後,臺下響起一陣激烈的掌聲。透過這次講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自信。

這次活動最精彩的莫過於背誦月亮詩了。知道爲什麼嗎?那就跟着我一直看吧,第一組的代表上臺了。他說了三四句就下臺了,然後一組的組員陸續背誦。每個組都有五分鐘時間。背對每個句子得五分!這個環節可是得分的關鍵哦!繼續看吧,第二組的代表上臺了,不過她好象沒做好準備,也說的不多,但是呢,魯冰花同學可厲害了,一口氣說了二十多個句子,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極限了,隨後,三組也說,他們得分也很不錯。

到我們這一組了,我們組第一個代表就是我,面對以上三組的精彩表現對我的壓力可不小啊。“記時要過了,還有兩分鐘”記分員報着時間催促道。我飛快的跑上臺,準備多說幾個,可是當我背了三句話時,腦子裏變得一片空白,那些平時掛在嘴邊的詩句也跟我玩兒其了捉迷藏。爲了整體,我悻悻走下臺來,雖然我在臺上的表現不是很如意,但是其他組員的表現讓我感到十分舒心,他們一個接一個的說,使我們這一組這輪的分數能夠領先,透過這次說詩句,使我知道了團結力量大的真正含義。

三節課的時間在掌聲和歡笑中過去了,我們這一生不會再有這樣美麗而溫馨的夜晚,我們要記住這個有滿月的夜晚,因爲這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以個閃光點。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13

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個重要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都會拋開手中繁忙的工作,按照中秋節的習俗,開展一些有意思的活動,享受中秋節的快樂。

愛吃的小朋友肯定和我一樣,對中秋節的第一印象就是吃月餅了。

從精美的禮盒中拿出一塊誘人的月餅,月餅的表皮呈金黃色,在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酷似我就是上帝,手中的月餅就是月亮,多神奇呀!但細看就和月亮完全不同,在月餅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紋,我手頭的月餅上雕了一朵花,在美麗地綻放着,那濃濃的月餅香就是它的花香。它的每一個輪廓都有重影,看上去更加飽滿,更加美觀,令人更有食慾。月餅的一圈是波浪形的,像童話裏的太陽,充滿了新鮮的活力。我又貪婪地吮吸起香氣來。初聞,一股奶香撲鼻而來;漸漸的,我聞到了一股香酥的味道,真是芳香撲鼻,沁人心脾。輕輕咬下一層表皮,又香又濃的氣息貫穿我的口腔,這種味道和口感和法式的乳酪蛋糕一般。我又一大口下去,嘴裏馬上就是又嫩又滑的綠豆沙,加上外面的奶香,真是香濃中還帶着一股清爽,口感如魚肉一般鮮嫩,又如冰激凌一樣絲滑,這下我又成了天狗,兇狠地撕咬着月亮——月餅。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蘇軾曾經在《水調歌頭?中秋》裏寫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是表達了對家人、朋友的思念,他覺得只要大家都能看到同一輪月亮就行了,但我還沒達到這個境界,覺得只有見到面才能解除思念。我爺爺奶奶常年在南京賣烤鴨,只有過年回來一次,我非常的想念他們。

中秋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千里迢迢來到南京湯山和爺爺奶奶團聚。我來到烤鴨店裏,看着他們的臉龐,彷彿又老了些,但笑容依然是那麼慈祥,我和他們來了個熱情的擁抱。他們看到我們來了,笑得都沒停過,看來是多麼希望我們來呀!我看到他們開心的樣子,心裏比他們還要開心。都說爺爺奶奶最慣孫子,他們拿出了桂花餅和烤鴨給我吃,不僅味道好,更有一種愛的感覺。他們在旁邊看着我吃,彷彿比他們自己吃還要開心。

我們五個人坐在一起談談心,講講話,覺得特別的美好。

快樂的時間總是那麼的快,天色不早了,又要回家了,又要和他們分離了,不捨的眼神在每個人的眼睛裏洋溢。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我們只好回家了。回到家,我望着天空思考着,彷彿有些明白了東坡先生的心境,其實我只要他們健康地活着,就十分滿足了。

中秋節不僅能吃到月餅的美味,看到月亮的美麗,更能享受到家人團聚的快樂,真是一個好節日!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14

人們一說起中秋,馬上就會聯想起一輪皎潔的圓月高高地掛在空中,因爲圓圓的月亮代表着家庭團圓。然而,今年的中秋之夜卻出乎意料的沒有月亮,但是正是這個沒有月亮的夜晚令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今年中秋的前幾天,爸爸就一本正經地告訴我說,今年中秋之夜要陪我一起賞月。這對我來說可是特大喜訊,因爲爸爸是名警察,老百姓放假警察加班,在我的印象裏爸爸從來就沒陪我一起共度過一箇中秋節,更別說賞月了。於是我天天掰着指頭盼着中秋節早日來臨。

盼呀盼,中秋之夜終於來臨了。爸爸果然沒有食言,一吃完晚飯就張羅着把一張小方桌擺到了陽臺上,媽媽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一盒包裝精緻的月餅。我一眼就看中了一個我最喜歡吃的百果。我連忙拿起這個月餅就要往口中塞。這時奶奶笑呵呵地說:“別急,月餅可是要大家分吃的,分吃可代表着分享團圓。”聽後我不好意思地把手中的月餅放了回去。媽媽拿出餐刀小心翼翼地把每塊月餅平均分成了六份,我們每個人分享其中的一份,這時我吃月餅也不像剛纔那麼性急了,因爲我感覺到我所品嚐的是一份份家庭團圓的溫馨。

不知不覺,夜已經深了,我突然想起了我們今天晚上的主題是賞月,我恍然大悟地對大家說:“我們大家都忘記賞月了”說完這句話,我不但沒有感覺到熱烈的迴應,反而出現了短暫的寂靜。我奇怪地朝天空望去,天空中一片漆黑。今年的中秋之夜竟然沒有月亮!我立即明白了寂靜的原因。還是媽媽首先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親切地對我說:“其實我們大家早就知道今晚沒月亮了,只是考慮到爸爸答應了陪你賞月,我們怕掃你的興,所以都沒有告訴你。但是我想,賞月的本意是感受家人團聚的溫馨,今晚爸爸能夠在家裏陪伴我們一起過中秋,實現了我們全家人多年來的願望,這最圓最亮的月亮不就懸掛在我們全家人的心中嗎?”

我甜甜地入睡了,睡夢中我看到一輪圓圓的月亮懸掛在高空,皎潔的月光傾瀉在正在品嚐月餅的我們全家人的身上,也傾瀉在爸爸那親切的面孔上…。

六年級作家作文:中秋月亮15

中秋的夜晚是一個美好的、祥和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嚐月餅和瓜果的美味,享受天倫之樂。

今年的中秋節,雨一直連綿不斷,因而也沒有了皎潔的月亮。吃完了“團圓飯”,我託着下巴,爬在陽臺上,透過窗戶,仰望着那陰森森的,佈滿烏雲的天空,此時的我或許比天上的月還要沉默,思緒在黑夜中蔓延。

“姐姐,吃月餅嘍!”弟弟捧着一盤月餅走了進來,看到圓圓的月餅,總能想起在外地的爸爸。於是,回憶的浪潮從腦海中涌出,一段模糊的回憶又變得清晰起來……

6歲那年的中秋節,弟弟還沒有出生,我們一家三口人一邊賞月,一邊品嚐秋天的果實。媽媽在桌上擺滿了紅彤彤的蘋果,黃橙橙的橘子,紫瑩瑩的葡萄……更吸引人的是各式各樣圓圓的月餅,在圓圓的月亮下,爸爸講了一個有關月餅的故事:月餅,又叫團圓餅,每到中秋節的晚上,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團聚一起,品嚐月餅,則有了團圓餅之稱,寄託了人們對安居樂業的追求,對美好的生活的嚮往。

月餅的種類繁多,按產地分有廣式月餅、蘇式月餅、京式月餅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麻辣味等。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棗泥、果脯等,就皮而言有:酥皮、蛋皮的。月餅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方形的,大多是圓形的,有團團圓圓的意思。

好懷念那些與爸爸一起度過的中秋節。擡頭是圓圓的月亮,平視是爸爸和藹的面龐,俯看是手裏圓圓的月餅。深深地記得,聽完月餅的故事,爸爸給我講蘇軾的《水調歌頭》,那天的月亮似乎比平時更加圓了,教我一遍遍的讀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背完詩句,爸爸給我講了詩的大概意思,我是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對這首詩只有一個模糊的理解就是“但願人們都能活的長壽,即使相距千里也可以共賞一輪明月,也算是團圓了。”自從那年學了這首詩後,我再也沒忘過。

如今,同樣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而我已經十二歲,弟弟已經六歲,吃着圓圓的月餅,擡頭遙望天空,心中卻揮不去的是那難忘的記憶。此時此刻,我想爸爸也在回憶那段美好的時光吧,也深深的思念着我們吧!在那邊也一樣訴說着思念的心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

沒有月亮的中秋夜,讓思念化作深深的祝福:爸爸,祝您節日快樂!您在外面也要好好照顧自己喲!您是全家最最結實的靠山,請您一定要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