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清明節掃墓作文500字集錦(精選10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掃墓作文500字集錦(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掃墓作文500字集錦(精選10篇)

清明節掃墓作文1

今天,四月四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當太陽經過黃經十五度的位置時即爲清明,約爲公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後。清明時分天氣逐漸轉暖,草木日漸繁茂。清明這天,一般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今天一大早,祖母就已經起牀了,開始和麪、擀餅,最後烙餅,入鍋。終於,一張張美味的餅出爐了。最有意思的是自己捲餅。“當一位美食家的感覺實在是太爽了!”這就是我親身體驗後的感覺。

下午,祖母準備好了燒紙,還有各樣各樣的供品,去給老祖父上墳。小時候,老祖父就十分疼愛我,有什麼好吃的東西自己總是捨不得吃,都會約我留着。現在回憶起那個時候,常會嘆息道:“老祖父現在如果還在的話那該多好啊!現在,可惜我不能報答他了!燒紙時,就讓那漫天飛舞的紙灰來寄託我的哀思吧!掃墓時,把墓掃得乾乾淨淨的,遠在天堂裏的您就安息吧!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對我的呵斥和關愛的!”寫到這裏,我不由想起了一首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一首廣爲人知的千古名句,被人們廣爲傳誦。它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清明時節的場面,同時也把作者自己的心情得淋漓盡致。

總而言之,許多人都喜歡它,我個人也很喜歡這首詩,更喜歡清明這個節氣。清明是一個寄託哀思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裏,不知道你有沒有給你已逝去的親人掃墓或者踏青呢?

清明節掃墓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今天是20xx年4月4日,爸爸、媽媽帶我到福田公墓給爺爺、奶奶掃墓去了。

我們在家裏準備了酒、點心,然後又去鮮花店買了菊花和百合,我們本來想買10支菊花,可鮮花店的阿姨告訴我們說:“給去世的人買菊花要買單數,不能買雙數”。所以我們就買了9支菊花,這下我又學到了一個小知識。我們買完花以後,爸爸就開車帶着我們出發了。我們在車上一路上看見了很多拿着鮮花的人,這些人大概也是去掃墓的,他們的神情都很嚴肅,可能也都在思念自己的親人。

我們挺順利的來到了福田公墓。福田公墓的環境特別好,綠樹成蔭,松柏環繞,鮮花盛開。我想,讓去世的人在這裏安息吧!

一進門,發現掃墓的人非常多,人們都帶着悲傷的心情來到了墓地,祭奠他們的親人!我和爸爸、媽媽來看我的爺爺、奶奶。

很快我們來到了爺爺、奶奶地墓碑前,爸爸先用乾乾淨淨地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了墓碑,擦乾淨墓碑後,我和爸爸一起把鮮花、酒和點心放在了爺爺、奶奶地墓碑前,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給爺爺、奶奶三鞠躬,爸爸、媽媽和我都哭了。我們還在爺爺、奶奶地墓碑前灑了菊花瓣,讓鮮花陪伴我親愛地爺爺、奶奶。掃完墓,我哭着離開了福田公墓。

今天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清明節讓我明白了: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奶奶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作文3

又一個清明節來臨了,家家戶戶都要趕着去掃墓,我家也是如此。

雨,紛紛地下着,我們來到了舅舅的墓地。

一塊墓碑高高的豎立着,上面用鮮紅的正楷字型鐫刻着:舅舅徐宏圖之墓。看到這塊墓碑,大家不禁沉默了起來,誰也沒有說話,用那透露着些許悲傷的目光注視着墓碑。

舅舅去世時我還小,記得在一個晚上,在一片嘈雜聲、哭喊聲、救護車聲中,舅舅就去世了,於是,在下一個清明節,從不掃墓的我們也開始上山,爲舅舅掃墓了。

大家默默地開始清除墓上的雜草,用抹布仔細地擦拭乾淨,擺上了雞蛋、草莓、豬肉等食物,從旁邊鍬來一塊鬆鬆軟軟的泥土,擦上蠟燭,點上火,又從籃子裏拿出一盆野菊花,擺在墓前。

做完了這些,大家的表情更沉重了幾分,爸爸點上香,我們各拿着三支香,恭恭敬敬的朝墓碑鞠了三躬,還一邊念着:“舅舅,我來看你了,您在天國還過得好嗎?吃得還好嗎?沒有生病吧?祝您在天國過得開心!”

我們都朝舅舅鞠着躬,可外婆卻沒有動,只是用那格外悲傷的眼神看着舅舅的照片。

舅舅去世,外婆無疑是最傷心的一個。聽媽媽說,舅舅從小便體弱多病,外婆最疼的就是他,據說舅舅去世的那幾天,外婆痛哭了整整好幾天,幾次昏了過去,最後還住進了醫院。

外婆喃喃地念道:“兒子,媽來看你了,都怪媽媽不好,讓你這麼早就走了,媽當年要是早點送你去上海治療,你也不會這麼早就……”說到這兒,外婆已泣不成聲了,媽媽攙扶着外婆,幫外婆捶了捶背,又恭敬地鞠了一躬。

我把自己折的金元寶扔進火盆中,耳邊彷彿又響起了舅舅給我講故事的聲音。記得舅舅生前總是給我講故事,還帶我到處玩耍,我也總喜歡爬在舅舅肩頭,聚精會神地聽故事,那時,我是多麼開心,多麼高興啊!可是,這種感覺,我卻再也感受不到了……

雨,依然下着,我把一個元寶投入火中,望着那彷彿勾勒出舅舅輪廓的天空,默默地說:“舅舅,祝您在天國快樂。”

清明節掃墓作文4

清明節又到了,天空中又飄起了紛紛揚揚的清明雨。怪不得杜牧大詩人會吟誦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祭奠亡靈的日子,清明節是緬懷逝者的日子,清明節是寄託哀思的'日子。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全家顯得尤爲隆重,因爲我們都聚集在一起,要去鄉下拜祭去年剛剛去世的外公。

這一天,我們一行人來到鄉下,準備了一番後,我們就上山了。大人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拿着鏟子,有的提着籃子。他們臉色嚴肅,流露出哀思之情。我默默地跟在後面走着,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映入了我的眼簾,一簇簇、一叢叢,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開得那麼熱烈,開得那麼鮮豔,我想它們也在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吧!

踩過泥濘的田間小路,終於到了山上。一座新墳赫然展現在眼前,這就是外公的墳墓了!一看到這座墳,媽媽和大姨就不禁失聲痛哭起來,我也默默地流着眼淚,外公的面孔彷彿就在眼前,想起與外公在一起的日子:我與他一起下棋,一起看電視,一起吃飯……這一切彷彿就在昨天。可如今,外公卻躺在冰冷的地下,怎不令我們傷心欲絕?

爸爸和姨父從遠處鏟來了一些新土給添上,媽媽從籃子裏拿出準備好的供品,一一擺放在墓前,並深情地說:“爸爸,我們來看你了。”然後開始燒紙錢了,媽媽今年買得紙錢特別多,我挑了一些面額大的:一千萬的、一億的、一百萬美金的……我希望外公在陰間過衣食無憂的生活。妹妹也不甘落後,一張張拼命地往火裏扔。大姨一邊燒,一邊唸唸有詞:“爸爸,快來拿錢吧!希望你在天有靈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保佑孩子們學業有成……”我也在外公墓前許下心願:保佑我考上清華大學。紙錢燒完後,爸爸又用酒在墓前灑了一圈,我們每個人在墓前作揖。之後大家帶着沉重的心情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墓地。

雨又飄飄灑灑地飛舞起來,絲絲細雨好像在訴說着我們對親人的哀思。

清明節掃墓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即將來臨。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今天,我們五年級師生徒步去橫大路橋烈士墓掃墓。中午,我們從學校出發。走在鄉間的小道上,只見田野裏大片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在風中翩翩起舞,可我們卻無心欣賞這春天的美景,內心感到無比沉重。

我們步行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烈士墓前,排列好了整齊的隊伍。首先,我們傾聽了烈士的事蹟:橫大路橋烈士墓是爲紀念十八位抗日英雄而建立。抗戰期間,有一支抗日大隊在這附近駐紮,鬼子知道後,派兵來圍剿。大隊獲取了情報,派三名隊長每人帶一隊人馬從不同方向撤回根據地。毛隊長和周隊長的人馬順利撤回,但匡隊長的人馬遭遇鬼子襲擊,匡隊長和其他幾名戰士爲了保障大部隊有足夠的時間撤離,堅守陣地,拼死抗擊,最終全部壯烈犧牲。大部隊順利撤回了根據地。村民們含着淚,悄悄地將犧牲的十八名將士的屍體埋在了此處。聽完這個悲痛的故事後,我們默哀一分鐘,在這一分鐘裏,我彷彿看到了抗日英雄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面。默哀結束後,我們唱響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歌聲在田野間迴盪,表達了我們對抗日英雄的敬仰,堅定了我們好好學習,回報祖國的決心。

最後,我們向烈士獻上了親手做的小白花,繞墓碑走了一圈,我默默地對烈士們說:“謝謝你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回校的路上,我們已經很累了,但想到那些犧牲的烈士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我們這點累根本就算不了什麼,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祖國。

清明節掃墓作文6

清明節,我和爸爸回老家掃墓。

細雨綿綿,正如詩人杜牧所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天地間的一切,都被籠罩在這悽清的漫漫雨霧中。

透過車窗向外望,雖隔着薄紗般的瀟瀟雨霧,但依然能隱隱約約看見淡淡的青綠色,如流雲般在車窗上掠過。下了車,我終於看清了這淡雅的景色,清清亮亮,明明朗朗,夾哀伴悽。

走在泥濘的黃黑色的小道上,我們並未撐傘。小道兩旁青黑色的山石也顯得沉默寂寥。來到墓前,青色的墓碑兀立在眼前,莊嚴肅穆。墓的上方有一棵蒼翠的樹木,身上纏滿了藤蔓,此刻,它沒有隨風輕舞,而是垂着被冷雨打溼的枝葉,彷彿在低頭垂淚。我看着它那硬朗的枝幹,想道:它的根鬚定是深深紮在這方墓穴之中的。

掃墓結束後,回到家中,這情景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根、墓、土似乎有某種不可言說的聯繫,但我一時無法領悟。

偶然間,我忽然明白了其中的含義。根,是萬物的根基,本,是萬物的源頭。我們的“根”和“本”就是祖先,猶如那扎入泥土內的樹根,提供養分,讓上面的枝幹茁壯成長。

至此,我也終於懂得了清明節的意義:清清明明,根根本本,清明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忘本,緬懷先人,感恩祖先,同時,要珍惜還在身邊的親人。

清明節掃墓作文7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現在已發展演變爲一個集掃墓、祭奠、踏青於一體的民俗節日。我生在南通,長在南通,在清明節前後會跟着全家去墓地掃墓。

記得通州的詩人李琪寫過:“清明十日墓門前,處處人家掛紙錢。山路迢迢中路近,幾行翁仲夕陽邊。”南通人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節當天,家裏的長輩們都是等到孩子放假了,再一起去掃墓。

這幾年,我一直跟着家人去給爺爺上墳。小時候,我都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和藹親切,嚴肅卻又不缺乏幽默感的形象,從未在我的腦海中抹去過。記得剛上初中的那年,當媽媽告訴我爺爺去世的噩耗時,我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晴天霹靂。在醫院,當我親手掀開蒙着的白牀單,看到那熟悉卻早已因冰涼而發紫的臉時,我哭了,第一次瘋狂地嘶喊,但喚不回那已離開的親人。一切還像電影般在我腦海中回放着,現在的掃墓,拋開迷信思想,有的只是對於逝者的懷念與追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掃墓那天,天空真的下起了濛濛細雨。看到路邊已經枯萎或是正在蓬勃生長的花花草草,突然有一些觸景傷懷,開始感嘆人生的精彩與短暫。雨滴打在臉上,似乎是在我們看望逝者前,給我們外表與心靈的洗禮。爺爺在生前就不喜歡大肆地燒紙錢,放鞭炮,只有平平淡淡,樸素最好,所以我們帶去的只有一袋紙錢,幾束鮮花,一些常食和飲料。

清明節掃墓作文8

星期二上午,老師說明天要帶我們六年級三個班去烈士陵園掃墓,並且要求我們穿校服,戴紅領巾。我一回到家,就開始準備起來。

第二天早晨六點半,我們來到學校集合。各班站成男女兩隊,校長講完話後,我們就出了校門。一路上,我們欣賞着春天的美景,在微風的吹拂下,花瓣漫天飛揚,真像是人間仙境。

不知不覺,我們就到了目的地——沙土鎮烈士陵園。路兩旁用石頭雕刻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松樹是那麼蒼翠、挺拔。走進陵園裏面更加壯觀:有二十多名特警圍成一圈,守衛着“人民英雄紀念碑”。這是多麼光榮的使命啊!人到齊之後,各學校鼓號隊員們開始吹號敲鼓,鞭炮聲與鼓聲齊鳴。就在這時,天空下起了小雨,像是在爲那些英雄而痛哭不已。我們肅然起敬,不禁爲中國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鞭炮放完了,鑼鼓敲完了,接下來由各機關單位代表和學生代表依次發表演講。我們班的兩位同學很榮幸地代表我們學校演講。演講結束後,我們都深深地爲革命烈士三鞠躬,以表達對烈士的敬佩與懷念之情。

祭掃活動結束後,我們按原路返回,在回學校的路上,我想:這些戰士爲了保衛祖國壯烈犧牲,我一定要繼承烈士們的遺願,爲把新中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節裏祭忠魂,先烈豪氣耀崑崙。熱血拋灑,終換得江山如畫;我輩矢志,再鑄光輝耀中華!

清明節掃墓作文9

清明節前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回到農村老家去掃墓,按照老家的習俗,每年的清明節,都要給去世的人送“錢”,以供他們在那裏花銷。

爺爺是去年身患重病。因爲哥哥高考,我們一直都沒回老家看望爺爺了。所以,哥哥高考一結束,我們就回去了,陪爺爺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從老家回來的第三天早上,大伯就打電話說爺爺住院了,我們又急忙趕回去,可還是沒能見到爺爺最後一面,我特別傷心,心中總覺得未能送爺爺一程,特別遺憾。

又到清明節了,因爲疫情期間出門不方便,爸爸媽媽決定自己去祭拜爺爺。一早我便苦苦央求,爸爸終於同意帶我一起去掃墓。走過很長的一段小路,來到了一片墳地,爸爸說,這就是我們家族的祖墳了,這裏安葬了我們的好幾位先輩。掃墓開始了,我們把幾捆“錢”拿到墳地旁邊,用打火機點着,這就意味着把“錢”送到了先輩那裏。大伯說,一定要把“錢”燒完,不然就到不了先輩們的手裏。我和哥哥在燒“錢”的時候,爸爸他們在往墳上加土,整理墳頭。弄了好長時間,才弄好,臨走之前,還放了花炮,我沒問這是什麼意思,但我想,這應該是跟先輩們打招呼吧。離開那片墳地,我的腦海裏還在想着爺爺的音容笑貌。

這就是農村習俗的掃墓。其實,清明節給去世的人送“錢”,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真正的含意,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是表達對去世親人的一種思念,莊重地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

清明節掃墓作文10

人生有喜怒哀樂,也有悲歡離合,但人類心靈最抗拒、最害怕的莫過於“死亡”。在這趟人生旅程,有人順順利利、突飛猛進,卻也有人愈陷愈深,像一隻橫衝直撞失去方向感的飛鳥,兩者雖有天壤之別,然而人生的終點站,都是歸於塵土。

清明節掃墓,除了哀悼親人的離去,也是爲了思念祖先,祖先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可敬的,因爲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祖先一代接着一代打造而成的。從祖先努力的結晶,讓我們深深體會先輩刻苦耐勞、冒險犯難的精神,所以我們必須飲水思源、相親相愛,將祖先的奮鬥精神傳承下去,才能不辱祖先的託付,光宗耀祖。

然而,俗諺說:“生前一粒豆,勝過死後拜豬頭。”在父母去世後纔來大肆祭拜,不如在他們有生之年用心孝敬,花時間陪伴他們,以免時不我予、後悔莫及,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正是爲人子女最大的遺憾。養生送死人之倫常,在父母生前盡孝,百年後虔誠敬拜,我想這樣纔不失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此時也正值西方的復活節時期,傳統清明節給我們的感覺總是充滿悲傷哀悽,而復活節卻是帶給世界新生命、新動力,因此讓我們將清明節慎終追遠的情懷,化悲憤爲力量,轉化如復活節那生生不息的活力,恪遵祖訓及發揚先人、胼手胝足的創業精神,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相信這正是我們的祖先所殷殷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