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学常识 简历 公文文书 文学名著 实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热点话题作文
当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师之家 > 教学反思

祁黄羊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栏目: 教学反思 / 发布于: / 人气:2.81W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祁黄羊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祁黄羊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祁黄羊教学反思1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教学一开始,我先通过复习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入手,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接着回顾课文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这样理清课文层次就水到渠成。

文章的对话比较浅显,学生也能在朗读中体会意思。在学习晋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通过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之后,我创设情境,和学生穿越历史隧道,重回当年举荐场景:全国百姓得知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为中军尉时,朝野上下震惊了,议论纷纷, 祁黄羊的亲人会说些什么呢?解狐会说些什么? 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竭力拓展对话的时空,组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中逐步理解、体验、并有所感悟,再次感受祁黄羊“公私分明”的品质。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

“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交流“内举不避亲”时,除了抓“只有”“郑重”和人物对话外外,也同样创设情境,模拟当时情况,让学生感受当时祁黄羊所感受的压力,从而感受他的出以公心。

接着让学生思考:你想用那些词句或名言赞颂祁黄羊?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正直无私、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祁黄羊教学反思2

指导精读时,放手让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特别是祈黄羊和晋悼公的四次对话要读出感情来。并抓住人物的神态,去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说说从这两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重点研读一句反问句和一句疑问句,进而朗读,从中体会祈黄羊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当然,导读第三、第四次对话时,仍然采用上述方法:抓住人物的对话、说话时的神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和嫉恨他的小人会说些什么?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是助燃器、是点火器,是激活学生情感的火把。但课后我回想一下,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够:朗读指导有的地方还不到位,部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

祁黄羊教学反思3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应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先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之后,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透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就应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祁黄羊教学反思4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与第二单元的作文《我推荐》有相通之处,所以我在教学中以本文的写作特点为主线,即典型事例和语言描写,借助本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人的写作能力。课堂思路清晰,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讲效率较高。 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

1、导入不够直接,可以进行直接导入,直奔主题也是不错的选择。

2、在解释“外举不避仇,内句不避亲”时,可以用故事的主线“第一次??第二次??”来为学生理清脉络。

3、课后作业可以设计向学生推荐一本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

4、中心句、关键词还需要反复咀嚼、反复强调,应到学生去感悟,而不是去记住。

祁黄羊教学反思5

科任教师 章鹏英 在星期三上午的教研课中我上了《祁黄羊》。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非常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