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麻雀教案五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5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麻雀教案五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麻雀教案五篇

小麻雀教案五篇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小樹立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採用遊戲和創編歌詞的活動,提高自身的合作和創新的意識。

知識與技能體會三拍子歌曲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小麻雀》。

難點創編歌詞,第三句音準的學唱。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猜謎語來引入課程內容。

謎題:不走光跳,吵吵鬧鬧,吃蟲吃糧,功大過小。

答案:小麻雀。

(二)新課教授

老師設置問題:請同學們描述一下你所見的小麻雀是什麼樣的呢?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我們來看看書上所説的小麻雀和我們所認識的小麻雀有什麼不同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

1.欣賞歌曲

老師設置問題:請同學們説説這首歌曲是一個什麼樣的情緒?几几拍?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非常的歡快,3/4拍。

2.體驗節拍特點

(1)老師設置動作:第一拍拍手,第二、三拍雙手交叉拍打肩膀。帶領學生練習。

(2)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強弱特點。

(3)同桌之間配合完成動作,再次體驗強弱特點。

3.學唱歌曲

(1)再次欣賞歌曲,並跟隨歌曲小聲哼唱。

(2)老師彈奏範唱歌曲,並指出問題所在,帶領同學們再次演唱。

(2)老師再次帶領同學彈唱,指出難點並解決。

(3)最後再次帶上情感演唱一遍。

(4)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歌詞,體會小麻雀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的`優秀品質。

(三)鞏固提高

老師幫助學生分組,分別創編小貓咪、小青蛙兩種小動物的歌詞,用時五分鐘,之後分組上台展示。

老師根據學生的展示進行評價。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接觸了很多小動物,他們都非常的可愛,而且創編的歌曲也非常好聽,除了小麻雀,我們還創編出了小花貓、小青蛙等,在課下老師希望同學們還可以創編其他的歌詞。這節課就到這裏,下課!

小麻雀教案五篇2

設計意圖:

我班的孩子對周圍環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園內的小鳥、小烏龜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孩子在言語表達上卻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説等現象。為了鼓勵孩子們願説、敢説,我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選擇、改編了一系列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兒歌,以他們喜歡的角色激發其説的願望。

《愛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悦,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此作品角色較多又有變化,所以將角色的認知放在最前部分,為理解故事打下伏筆;而故事結尾也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從“小麻雀不唱了”到“想想什麼辦法”再到“等鹿寶寶醒來了再唱”,給孩子清楚明瞭的記憶、理解、想象的線索,同時又將教學氣氛推向高潮,有利於孩子言語表達的發展。

教學目標:

孩子能理解作品中的情節,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情感。

培養孩子願意在眾人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教學重點:

幼兒能在眾人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產生情感的共鳴。

(認知 情感的激發 行為的轉化)

教學準備:自制有層次的圖書一本,有各種可粘貼操作的動物形象。

教學過程:

第一遍聽故事,突出認知--別人睡覺時,不要唱歌,不吵醒別人。

故事的名稱。

提問:猜猜故事中會講什麼呢?

通過看看、猜猜,逐一出示故事中的角色。

按其順序貼在圖書的“樹”上,除去小鹿的角色。

提問:誰住在最上面(最下面)?

啄木鳥的上面(下面)住着誰?

老師講述故事至最後一段,引導孩子觀察畫面。

提問:現在你們知道了嗎,小松鼠為什麼叫小麻雀不要唱了?

教師繼續講完故事,與孩子一起誇誇小麻雀。

第二遍聽故事,激發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為小麻雀想想其它辦法。

展示圖書。按序讓小動物住進每一頁中。“讓我們一起翻着書,講講故事。”

合作講述。教師放慢速度講,對話處留給孩子講,以利於孩子們在聽故事中掌握語言。

提問:小麻雀還可以怎麼做?

輔助提問:小麻雀可喜歡唱歌了,怎麼辦呢?

到什麼時候小麻雀才能唱?

第三遍聽故事,轉化行為--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最好聽的歌。

聽錄音故事。(配樂對話)

等待小鹿的醒來。

幼兒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唱跳跳,抒發情感。

結束:

以小鹿的口吻,感謝懂事的小麻雀和小朋友們。

附故事:

愛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樹頂上,住着一隻愛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聲可好聽了,小動物們都喜歡聽。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樹頂上,大聲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樹林裏,有隻麻雀愛唱歌……”。突然,從下面傳來一個聲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嗎?為什麼不要我唱?我得下去問明白”。

小麻雀往下飛,看見貓頭鷹問:“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貓頭鷹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又往下飛,看見啄木鳥問:“啄木鳥,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啄木鳥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繼續往下飛,看見小猴子問:“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猴子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再往下飛,看見一隻小松鼠問:“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松鼠説:“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

小麻雀奇怪地問:“為什麼呢?”

小松鼠説:“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麻雀飛到了樹底下,呀!草叢中的鹿寶寶正在睡覺呢。

小麻雀不唱歌了,輕輕地飛回樹頂,安靜地等着等着。它想:“等鹿寶寶醒來了,我要為她唱一支最好聽的歌。

活動反思

結合平日對小班幼兒的觀察不難發現,他們在説話時,不太會控制音量,有時很大聲,常常會影響到別人,之所以選擇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悦,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同時,小班孩子對周圍環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小鳥、小烏龜、小兔子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語表達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單一、個別小朋友還出現不願意説等現象。為了鼓勵孩子們願説、敢説,我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選擇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讓他們在喜歡的角色中更加激發孩子其説的願望。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理解和體驗”根據這一教學目標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目標。首先從認知目標中讓孩子理解故事,通過圖片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其次在能力目標中培養孩子根據圖片內容參與故事講述,學説故事中對話部分。最後在情感目標中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培養移情意識。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重點學説故事中對話部分,同時突破難點讓孩子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法!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課中利用廢舊掛曆,通過翻閲自制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並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悦情感。最後通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整個活動下來雖然很流暢,但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我覺得平時孩子還要活躍,在這節課中還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動性,讓全體孩子都能更加大膽的去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同時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遊戲,讓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遊戲中顯得更加活躍。

小麻雀教案五篇3

設計思路:

春天來了,孩子們積累了很多相關的經驗,如春天的景色,春天的動物,春天的氣象等等。在平時活動中,他們比較多的運用語言表達、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春天”的認知經驗,而他們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分聲部接唱,多途徑的體驗春天的美好,同時也提高同伴間相互合作的的能力。我選擇的這段音樂體裁短小有趣,適合讓幼兒在體驗接唱的方法時創編歌詞,並結合前後兩個環節中動作的創編,孩子的創造力及表現力。但難點是開始部分由易個弱起節奏,老師要強調弱起部分的穩定。

內容與要求:

在會唱歌曲《小麻雀》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歌詞,感受參與集體歌唱的快樂。幼兒經驗與環境、

材料創設:

1、音樂、各種小動物圖片、ppt

2、已經會唱歌曲《小麻雀》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小麻雀》(幼兒能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歌唱,並在演唱中注意弱起。)

1、t:小麻雀按捺不住住喜悦的心情來歡迎你們了。他想用歌聲來歡迎你們,這首歌曲你們也會唱,一起來唱吧!

2、t:我發現你們唱“一隻”的時候很清楚,但是唱“許多”的時候我們就有點聽不清楚了,再來唱一遍吧,這一次“許多”要唱清楚哦。

二、創編歌曲(幼兒初步感受歌詞替換的樂趣,並嘗試在固定位置上進行歌詞創編。)

1、出示圖片小青蛙並提問。t:你們看誰也來了?t:聽聽看青蛙是怎麼唱歌的?小青蛙的歌和小麻雀的歌哪裏不一樣啊?(讓幼兒發現可以替換歌詞的位置)t:讓我們加入青蛙合唱團一起來唱唱吧!

2、引導幼兒續編t:你們還想請誰來唱歌呢?(將幼兒的答案貼出來)t:他們是怎麼唱的?你來試試!(邀請個別幼兒嘗試創編)t:這個動物還能怎麼唱歌?(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節奏)t:有一個小動物他在旁邊乾着急,但是他不會唱歌怎麼辦啊?(出示小兔子,引導幼兒不會叫的動物可以用動作代替。)

3、將創編的歌曲完整演唱(接唱)t:這麼多動物都爭着搶着要來唱歌,這樣太混亂了,怎麼辦?要求:給小動物排好隊,一個接着一個唱。

三、音樂遊戲《碰一碰》(再次感受創編歌詞帶給我們的樂趣。)

t:剛才來了這麼多的小動物和你們一起唱歌真開心,那我邀請他們和我們一起玩碰一碰的遊戲吧。

小麻雀教案五篇4

教學設計意圖:

結合平日對小班幼兒的觀察不難發現,他們在説話時,不太會控制音量,有時很大聲,常常會影響到別人,之所以選擇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悦,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針對小班幼兒這一年齡特點,讓幼兒在活動中理解要關心別人,個人的行為不要影響別人,培養幼兒初步的關心意識。在這節活動的各環節設計上,以《綱要》為依據,我採用了“情景教學”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在情景中學習故事、理解故事,並學説故事中簡單的對話,更好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也是幼兒更好的體驗這種環境所帶來的語言交流樂趣,從而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注意傾聽打下更好的基礎。故事中,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也是更好的體現出小班幼兒語言的年齡特點。

活動目標:

1、 喜歡聽故事,理解其故事內容。

2、 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學説故事中簡單對話。

3、 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麻雀頭飾一個、《扮家家》錄音帶

活動過程與指導:

1、 帶幼兒進入教室,引出主題。

教師:“小朋友們,我來扮演‘麻雀媽媽’,你們當我的'‘麻雀寶寶’好不好?”

幼兒回答。

教師:“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你們唱歌給媽媽聽吧。”(配課

教師放錄音帶)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2、 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重點)

(配課教師:“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同時,停止音樂)

教師和幼兒停止表演。教師:“是誰在説話?為什麼不讓我們唱了呀?”

(屏幕出現貓頭鷹)教師:“咱們去問問貓頭鷹吧”教師帶領幼兒:“貓頭鷹,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貓頭鷹:“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下面的朋友?下面的朋友是誰呀?” 幼兒猜想。

(屏幕出現小猴子)教師:“我們問問小猴子”(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猴子,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猴子:“小猴子是怎麼説的?”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

(屏幕出現小蝴蝶)教師:“我們再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蝴蝶,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蝴蝶: “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蝴蝶:“它是怎麼説的?”

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

(屏幕出現小松鼠)教師:“快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松鼠,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松鼠: “是呀,是我不讓你們唱的?”教師引導幼兒:“問問它為什麼呀”幼兒提問:“為什麼不讓我們唱了”小松鼠:“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教師:“小松鼠讓我們去看看,我們看看到底是怎麼了!”(配課教師模仿“呼嚕呼嚕”的聲音,然後屏幕出現睡覺的小花狗)

教師:“啊!怎麼了”引導幼兒回答:“小花狗在睡覺。”教師放低音量:“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主動想辦法)教師:“好吧,我們不要吵醒小花狗”帶領幼兒帶一旁圍坐下來,教師:“那麼媽媽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吧。”

3、 教師講故事《愛唱歌的小麻雀》,並提問。

提問:(1)“故事中都有誰呀?”

(2)“小麻雀是怎麼問它們(按故事中順序逐個問)?”

(3)“是誰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它為什麼不讓小麻雀唱歌了?”

(4)“小麻雀是怎麼做的?”

(5)“你們喜歡這隻小麻雀麼?為什麼?”

(6)“你們覺得在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

4、 教師總結。

教師:“可是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那我們悄悄到別的地方去唱吧。”帶領幼兒離開教室。

小麻雀教案五篇5

設計意圖:

《愛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這一懸念,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美好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作品中角色較多,我將有關角色認知的內容放在最前面,為理解故事埋下伏筆;故事後半部分層層遞進,既給孩子清楚明瞭的記憶、理解、想像的線索,又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2.願意在集體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用舊掛曆自制的有層次的圖書及可粘貼操作的動物卡片,書的內頁製作如圖,前一頁都比後一頁短一些,每一頁上都有一棵樹的造型。

2.利用圖書的封面、封底繪製一棵大樹。

3.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第一遍聽故事,突出認知――別人睡覺時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別人。

1.初步瞭解故事。

(1)出示圖畫書,展示用封面、封底製作的大樹,並介紹故事名稱。

(2)引導幼兒通過故事名稱猜猜故事可能講些什麼。

2.理解故事內容。

(1)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邊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誰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誰?誰住在最下面?

(3)提問:小松鼠為什麼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聽故事,激發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為小麻雀想想辦法

1.展示圖書。

教師打開圖書,讓幼兒瞭解本書結構,然後將動物卡片分別粘貼在不同的頁碼上,合上書。

2.合作講述。

教師放慢速度講述,故事對話部分留給幼兒講述。

3.分析討論。

提問:小麻雀可喜歡唱歌了,可現在不能唱了,怎麼辦呢?(輕輕地唱;到別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覺,等等。)什麼時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寶寶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聽故事,行為練習和小麻雀一起為小鹿唱最好聽的歌

1.播放錄音故事。

2.引導幼兒靜靜地等待小鹿醒來,在最後時刻,教師用醒來的小鹿形象調換原來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帶領幼兒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謝懂得關心別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在高高的樹頂上,住着一隻愛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聲可好聽了,小動物們都喜歡聽。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樹頂上,大聲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樹林裏,有隻麻雀愛唱歌……”突然,從下面傳來一個聲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嗎?為什麼不要我唱?我得下去問明白。”小麻雀往下飛,看見貓頭鷹,問:“貓頭鷹,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貓頭鷹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飛,看見啄木鳥,問:“啄木鳥,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啄木鳥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繼續往下飛,看見小猴子,問:“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猴子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飛,看見一隻小松鼠,問:“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松鼠説:“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問:“為什麼呢?”小松鼠説:“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飛到樹底下,呀!草叢中的鹿寶寶正在睡覺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輕輕地飛回樹頂,安靜地等着、等着……她想,等鹿寶寶醒來了,我要為她唱一支最好聽的歌。

活動反思:

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悦,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法!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課中利用廢舊掛曆,通過翻閲自制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並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悦情感。最後通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